内容提要 新时期市井小说描绘出本世纪以来不同时期市井间的风俗民情,也充溢着书画、古玩、文物的渊博知识,有一种文人墨客的雅趣蕴含其中。而那诙谐幽默的语言,滑稽可笑的人物性格,刻画妄伪、抨击丑恶的辛辣讽刺,则使市井小说具有轻喜剧的风格。市井俚语、古语文言齐备,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借鉴了传统的话本小说和说唱艺术的经验,以展示人物命运、刻画人物性格为中心,设置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以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参与当代小说的文体变革,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从而形成了雅俗兼具的美学品格。 一 新时期市井小说整体的发轫之作当属邓友梅的《话说陶然亭》(《北京文艺》1979年2期)。此后,经过众多作家的努力,市井风俗小说蔚然大观,在八十年代形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学现象,并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而不衰。应该如何来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市井小说整体的艺术特征和美学品味呢?把它放在同一时期的小说创作中来进行比较考察,或许能感触到它的艺术真谛。 市井小说与以汪曾祺为代表的散文化小说有些类似,都在所表现的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传统的文化精神和美学情致。但散文化小说着重表现的是民族艺术中的情韵和意趣,继承了《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和诗词书画的艺术传统,是传统文人的精神气质、修养、境界在当今的自我确认。而市井小说着重表现的是民间的事情物理。继承的是话本小说的艺术传统,具有通俗性的艺术品格,它是民间的健康的良知与市民的群体意识在今天的文化呈现。 市井小说与某些文化寻根小说也有些相仿佛,都注重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发掘,都对民间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传统的艺术精神。但寻根小说偏重于在穷乡僻壤的民风习俗的展示中,来揭示民族的文化心态,并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故事性。而市井小说则是在市井民俗风情的描绘中,来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善于在传奇故事和细节描写中来突现人物命运和性格。它没有寻根小说那沉重的文化负累,而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符合传统的阅读趣味,使人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享受。 市井小说也与《钟鼓楼》、《夜与昼》、《商界》等社会剖析小说有相通之处,都表现了都市的社会生活。但社会剖析小说着重于在对社会各阶层的表现中,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的解剖,来展示改革开放年代的社会阵痛,具有宏阔的视野和崇高的艺术精神。而市井小说则着重于表现普通市民阶层的世俗生活,通过对下层市民喜怒哀乐的情感展现,来表现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时代的进步和历史的变迁。 市井小说还与新写实小说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注重客观地反映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新写实小说看重的是,在窘迫的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情感体验,揭示出面对艰难世事顾影自怜式的无奈心态。而市井小说中的人物则具有中国传统的乐感文化气质,无论是破落的世家子弟,还是市井细民;都有一种坚韧乐观、充满艺术情趣的生活态度,并且非常讲究故事的娱乐性、传奇性,具有幽默风趣而又豁达的美学品格。 由此看来,市井小说在刻画人物、描摹市井风俗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小说那样,有着社会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负载。理想主义的浪漫激情、忧患意识及对改造国民性的探讨,都被淡化。也不故作高雅,来俯视芸芸众生,嘲弄鄙视世俗。而主要以娱人和自娱的审美情趣来观察、体验、剖析人情世态、风土民情,描绘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纷纭杂陈的世俗景观,并从一幅幅民俗风情画中,显示出民心、民风、民气,具有鲜明的平民化倾向。这些作家都曾有过与市民阶层相处的经历,对市民的生活、价值观念、情调趣味有着深切的了解。但决不去媚俗,去迎合或是把玩市民的生活情趣,以市民的眼光来写市民。而是以一种潇洒、豁达、不拘陈规的对市井文化既亲近又疏远的文人心态,化俗为雅,从而达到一种雅俗兼具的美学品格。 二 通过一幅幅市井风俗画的描绘,展示出从本世纪初年到九十年代社会历史的变迁和不同时代市井间的风俗民情,刻画出形形色色的市井人物,真实地展现出三教九流的众生相和由这些人物构成的光怪陆离的社会景观,是市井小说的首要特征。 邓友梅从那些王公贵族、八旗子弟、梨园弟子、江湖郎中、古董商人、小报记者、无聊文人、地痞流氓、市井细民等众生相的描写中,展现出一幅幅旧北京的市井风俗画。《烟壶》(《收获》1984年1期)从北京上等人家五样必备的招牌——“天棚、鱼缸、石榴树、肥狗、胖丫头”和旗奴制度,到德胜门外的鬼市交易、押花会的习俗、盂兰盆会斋僧拜佛、中秋节天桥南北十里长街茶食店制作月饼的争奇斗妍,生动地展现了清末北京的世情风俗。《那五》(《北京文学》1982年4期)在展示那五的生活经历中,把古董商店博古堂、《紫罗兰画报》报馆、清音茶社、电台的清唱和广告等生活场景贯穿起来。在这些风俗画和生活场景中,蕴含着北京这座古都的历史文化情致。陈建功在“谈天说地”系列小说中,刻画了各种不同的人物,有挖煤的、扛包的、看门的、蹬三轮的、剃头的等大老爷们,有驾着摩托车、穿着牛仔服、戴着蛤蟆镜、提着录音机的小青年,还有文雅而又窝囊的知识分子、絮絮叨叨爱管闲事的老太太、爱脸面的旗人等等。环绕着这些人物的生活场景是街道文化站、菜市场的音乐茶座、摩托车交易市场、街旁路灯下的象棋摊、热闹红火的溜冰场、宾馆门前的停车场、馄饨馆子、理发铺子……,再现了当代京都的市井文化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