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298(2018)06-0097-09 一、问题提出 2015年,福建省首次启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随后,上海、江苏等地也相继开展质量评价工作。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希望通过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构建新的竞争优势来激发国家发展动力。显然,研究生培育的质量成为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 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评价了研究生培育效率和质量[1][2][3],且将导师作为重要因素考虑[4][5]。但关于导师如何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过程解释力不足,且专门以研究生为评价对象的文献尚不丰富。对比本科生的培养过程,研究生的学习情境更加开放多元,除了课堂学习,还有师门例会中课题讨论、田野调查搜集数据、学术会议宣读论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这些情境都构成了一个动态的非正式组织。理论与实践证明非正式组织作为个体层面隐性知识传播的媒介,在个体创新能力上具有显著影响;[6]同时,非正式组织建构的弱连带社会网络能够获得更多异质性信息,尤其是导师网络层次较高,带来的高质量异质性信息会为研究生成长拓展更多空间。[7] 本文将从非正式组织理论入手,研究导师资本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路径与实际效应。相对于学术会议、课外调研,研究生师门这一组织具有相对的动态性、平衡性和唯一性,对研究生成长过程以及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由此,本文重点揭示师门组织在导师资本与研究生质量培养之间的作用机理。 二、相关研究评述 (一)资本、导师资本的内涵与拓展 理解导师学术资本,必须理解资本。资本不仅具有经济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马克思论证:“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8];布迪厄认为,资本的范畴非常广泛,如果仅从经济学意义上的资本,难以对社会结构与作用加以解释,他将资本划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外,还提到了学术资本等。[9] 就导师资本而言,卓越的学术资本是研究生导师的基本素养。布迪厄最早提出学术资本是由家庭文化传递和学校文化传递联合作用的必然产品,后来这一概念突破家庭与学校的界限,包括控制教育再生产手段的权利相联系的诸多内容。马修·艾迪聚焦了研究对象,他认为学术资本是研究生谋取社会职位的一个基本条件并细化了三种类型的学术资本:出版物,教学经验和一个可行的、志同道合的学者网络关系。[10]广义而言,学术资本是指个人或组织通过所拥有的高深知识,逐步形成学术成就和声望,以商品的形式进行交换,而实现价值增值的资源总和[11],这是知识的价值转换,也是大学多功能化的要义。市场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导师的功能从教书育人向服务社会扩展,导师资本也因此丰富。比如典型的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导师的知识共享和技术服务,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相应的导师也获得了资源收益、学术声誉和社会地位,[12]这为培养研究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和经济支持。 (二)非正式组织理论与研究生师门特征 与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相比,非正式组织遵循的是情感逻辑13],它的产生主要是出于志向性因素、社交性因素和需求性因素[14],以关系为载体、以信任和道德约束作为保障,满足正式组织不能提供的情感需要、群体认同等。[15]它没有固定形态、密度经常变化[16],但拥有领袖式的核心人物,通常他的意识和行为决定了非正式组织的发展轨迹和功能。[17] 从非正式组织的理论逻辑和本文的访谈观察数据,可以辨析研究生师门具备的非正式组织结构特点及功能。一是师门非正式组织的现实存在感。相对于课堂教学、专业年级甚至学生社团,师门这一词语没有出现在教育部门的政策和学校管理的公文中,但师门这一概念鲜活地存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场合中。比如,年度师门迎新会、欢送会已成惯例;或者基于学术研究设立的讨论周会、某某学者学术研讨会,甚至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形成的强连带社会网络会给予同门师弟师妹求职、创业等多方位的大力支持,都彰显着师门的存在要义。二是师门组织的情感诉求。科研工作中面对未知的探索,本来就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尤其是遇到失败或挫折时,无助感的积压急需倾诉或安慰,这时候,同门的师兄师姐因为有过类似的经历或类似的研究方向,更能理解师弟师妹的困惑,能够从多方面给予资源支持或精神鼓励。这种来自师门的情感支持逐渐形成研究生培育过程中弥足珍贵的成长资本,以至于影响研究生的发展潜力。三是师门组织中的领袖人物。通过访谈和自己的学业体会,在师门组织规模较小时,导师是这一组织的领袖人物,导师为人为学风格和学术视野引领着师门的发展;当师门组织成长到一定程度,某个具有特质的师兄(或师姐)会成为这个组织的灵魂人物,成为导师与其他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积累资源方面都热心、活跃,而且可能会分摊部分助研、助管的导师任务,从而形成“向心力”,引领师门发展。 三、理论模型及研究假设 (一)导师资本与研究生培养质量 “名师出高徒”古今有证。两千多年前,颜回赞孔子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孔夫子的学问和思想激发了弟子颜回高度的思想认同,师生情谊超越一般,颜回也成为孔子“仁”思想的最佳传承人;当今,有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师从吴文藻、史禄国和马林诺夫斯基等学科顶级教授。萨缪尔森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中说道:获得诺贝尔奖的诀窍之一就是要有名师指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导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习得研究之道。[18]苌庆辉从符号资本理论出发,阐释了导师能够以恰当的“符号暴力”培养学术的研究兴趣、给予精神帮助,使得他们成长为对社会具有学术和精神贡献的高质量研究生。[19]在研究生培育导师负责制度下,导师的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学术态度和创新能力。同时,导师学术经验、学术地位、学术指导等方面均与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价值塑造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