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已作为一门学科在高等文科院校进行教学。这是应该这样做的。现代文学只有三十年的历史,但现代文学史早作为一门学科在高等文科院校讲授多年。当代文学至今已有47年(1949—1996)的历史,为什么不能成为一门学科呢?过去事,就是史。昨日已过,昨日事即是历史。有人认为当代中国史不能成为一门学科,当代文学史不能成为一门学科,无论从理论上讲还是在实践上说都是没有道理的。 到1996年6月为止,我们看到的当代文学史即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福建出版社)、《新中国文学史》(湖南文艺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等十多种。它们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作了概括,对当代文学史的历史经验教训作了总结,对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评论作了分类论述,对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作了评价,为中国当代文学史这门学科的建立作出了贡献,这都是必须很好肯定的。但在当代文学史的研究中仍然有几个重大问题必须解决好,如此方可使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一) 首先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成就的充分肯定和对当代文学发展中“左”的倾向的严肃批评问题。两者本来是统一的,当代文学成就必须充分肯定,“左”的倾向必须严肃批评。但在一些当代文学史著作中,对当代文学的成就肯定有余,而对当代文学发展中“左”的倾向则一笔带过。在当代文学史的某些研究者看来,似乎彻底揭露和批评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左”的倾向,就会影响了对当代文学成就的肯定。相反,有些研究当代文学的单篇论文中,则把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左”的倾向说成是当代文学发展中的主流,而对当代文学取得的重大成就则不屑一顾。我认为,两者都有片面性,都无助于对当代文学史的正确认识。 当代文学史是谁创造出来的?是当代作家当代评论家、当代文学组织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出来的。尽管47年来,党的领导出现过失误,十年“文革”更给党、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从整体上说,我们的党仍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对文学工作的领导,就全体而言,也是如此。更何况从事当代文学创作的诗人、小说家、散文家、报告文学家、戏剧家、评论家绝大多数对人民、对国家、对党赤胆忠心,努力以文学创作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因此47年来创作了难以数计的优秀文学作品。不只是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也超过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三十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当代史的动力。作家、评论家、文学组织工作者则是创造当代文学史的动力。所以,充分肯定当代文学的成就,正是对党的文学工作领导的肯定,对作家、评论家、文学组织工作者的肯定,对唯物史观的肯定。因为当代文学发展中出现过“左”的倾向而否定当代文学成就,抹黑当代文学,是十分错误的。 但是,能不能因为要充分肯定当代文学成就,而对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左”的倾向轻轻带过呢?也不能。回过头来看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无论是对《武训传》的批判,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还是对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斗争,对文学界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以及“文艺整风”,即所谓“五大战役”,确实是错批了不少作家、评论家、错批了不少好作品,伤了文学界的元气。至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除了几个“样板戏”,屈指可数的几篇文学作品,把绝大多数的作家、评论家都作为批斗对象,更是文学界前所未有的浩劫。新时期到来后,进行了拔乱反正,但“左”的倾向仍不时抬头。如“文革以来十六年论”,竟把“文革”后的六年与“文革”十年相提并论,说什么“文革”十年“左”是主要的,“文革”后的六年右是主要的,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如果在当代文学史研究中,不对“左”的倾向加以彻底的揭发和批判,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今后仍有可能在文学领域内出现类似失误。 简言之,应该把充分肯定当代文学的成就与彻底批判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左”的倾向很好地统一起来。把两者加以对立,或者不充分肯定当代文学的成就,或者不彻底批判当代文学发展中的“左”的倾向,都不可能写出科学的当代文学史! (二) 必须认真研究当代文学思潮。 在目前出版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发表的当代文学论文中都有程度不同的忽略了对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然而,正是当代文学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无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文学思潮的推动和牵扯,这是不争的事实。 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从思想分野上说,大致有三股文学思潮。一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思潮。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评论和研究文学现象。应该说,十七年间这股文学思潮就全局而言,占有主导地位。二是教条主义的文学思潮。这股文学思潮以“正宗马克思主义”的身份出现,凡是他们视为偏离“马克思主义”的一切文学现象,一切文学作品、一切文学理论,都在扫荡之列。于是,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胡风的“写真实论”、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邵荃麟的“现实主义深化论”,全都受到了批判。对十七年的当代文学为害最烈的就是这股文学思潮。三是小资产阶级的文学思潮。不能否认,十七年间确实存在过这一文学思潮。例如,在五十年代初期,在“写小资产阶级问题”的讨论中,有人为小资产阶级争文艺的主角。六十年代有人提出,“时代精神汇合论”,认为时代精神即是时代各种精神的汇合。“四人帮”把“时代精神汇合论”打成“反动文论”是极其错误的,但“时代精神汇合论”带有小资产阶级的调和、折中的性质却是十分明显的。不过,这股小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在文学领域里影响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