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20世纪的《红楼梦》研究史与20世纪的世界文化思潮是互相呼应的。出现在20世纪红学史上的学术思想、方法是当时的文化界、学术界所提供的,是中国文化界、学术界依据现实的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选择、对西方文化进行中国化而获得的。 关键词 红学 20世纪 学术思想 Academic thoughts in the 20th century in relation with the studies of Red Chamber Dream(or Hong Lou Meng) Chen Weizhao (Publishing House,Shantou University,515063)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studies of Red Chamber Dream in the 20th century is in close coordination with the cultural trends in the twentieth-century world.The academic thoughts and methodology appear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udies of Red Chamber Dream in the 20th century have been chosen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r sinicized from Westem culture byChina's cultural and academic circles at respective times. Key words studies of Red Chamber Dream(or Hong Lou Meng)the 20th century academic thought 一 自从索隐派红学诞生以来,《红楼梦》的文化意义越来越引人注目。至今,它的文化意义和艺术成就已经在空前的广度和深度上得到承认。不管是出于“从……看《红楼梦》”的目的,还是出于“从《红楼梦》看……”的目的,《红楼梦》的符号性越来越显示其巨大的诠释功能,越来越显示出对于各种对话的构成功能。鲁迅先生说:自从《红楼梦》诞生以来,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肯定了《红楼梦》在中国思想史、美学史、文学史、小说史上的划时代意义。《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而传统的评点方法、题咏方法、索隐方法、考据方法及西方传入的小说批评方法、美学方法、社会学方法、价值学方法也纷纷把《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中最有效的诠释、研究对象。20世纪很多中国思想家、美学家已把对《红楼梦》的诠释作为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科学家也把《红楼梦》作为其实证方法、逻辑方法的研究对象。一些文学家也通过诠释《红楼梦》而表达其文艺观点。刘心武先生涉及了一些《红楼梦》的考证问题之后,创作了小说《秦可卿之死》,并创造了“学术小说”的概念;王蒙先生在撰写了专著《红楼启示录》和评点了《红楼梦》之后,已被冯其庸先生称为“红学家”。《红楼梦》研究实际上已与20世纪中国的社会史、哲学史、思想史、美学史、学术史的发展相呼应。 二 《红楼梦》产生于“经学复盛时代”的清朝,这同时是一个文字狱严酷的专制时代,所以《红楼梦》采用皮里阳秋的笔法是毫不足怪的。曹雪芹在小说里所设置的那个“真真假假”的语言屏障可以表明《红楼梦》在艺术构思上受到“皮里阳秋”的史学原则的影响。 作为一种审美趣味,索隐派着力诠释《红楼梦》的故事内容的历史真实性,从历史真实之维去诠释《红楼梦》。其代表作是蔡元培发表于1904年的《石头记索隐》,而其学术渊源则可上溯到西汉的今文经学。西汉初的今文经学提倡治经应重在阐发微言大义,这种经学方法在清代乾嘉年间得到复兴,常州学派将这种经学方法发扬光大。后来,龚自珍、魏源等则以这种方法为其社会政治思想的阐发服务。这种超越经典的字面含义、诠释其背后的微言大义的学术旨趣和解经方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上,就出现了索隐派红学。索隐派红学最基本的出发点是:《红楼梦》借文学搞政治。索隐派是对《红楼梦》和脂砚斋的经学特点的呼应,从传统学术渊源看,它是对传统史学的“皮里阳秋”和传统文艺学的“文以载道”观念的运用。从与时代思潮的关系看,它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反满清的民族主义思潮结合在一起。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索隐派的经世的内容就是排满复汉的革命思想。 “红学”从一个戏称到成为一门严肃的学问,这其间的实质性变化是由以胡适为代表的考证派所造成的。一方面,考证方法并非胡适的独创,它是传统学术中的重要治学方法。它源远流长,在汉代经学中,它已被学者们较为成功地运用过,出现了以郑玄为代表的“郑学”、“汉学”。这一传统的治学方法一直延续发展到清代,被清代学者(尤其是乾嘉学者)运用到许多学科领域,达到缜密详尽的境界,以致“考据学”成了乾嘉之学的别称;另一方面,是胡适第一个把传统的考证方法引入“红学”里,而他的这种引进却又具有较为复杂的文化背景。他是在寻求民主、科学的时代大潮中,在接受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的情况下,把考证作为他所信仰的科学方法的一个实践领域,因而他的考证工作蕴含着东西方文化对话的意向。于是,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传统与现代、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互参照下的产物。反过来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工作是本世纪初的学术思潮的缩影。传统的学术思想、西方的哲学思想、现实的学术追求、文化改良主张,……所有这一切都贯融在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工作中。 三 随着进化论和科学精神在世界范围内的狂飚突进,社会学方法应运而生。社会——文化诠释维度本以社会、文化作为研究目标,文学作品只是被当作一份在一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文本材料而已,这份文本材料中的历史印记或知识记录可以作为对文学文本诞生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制度、风俗等进行认识的历史材料。这一维度的学科性质显然不同于文学的、美学的鉴赏。这种不同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社会——文化诠释维度并不着意从结构整体上去理解文学文本,结构整体意识不必是社会——文化诠释维度的题中应有之义。对于社会——文化诠释维度来说,从文学文本中剔取个别有用的材料去说明特定的社会、文化,与从结构整体上把文学文本当作全释社会——文化的材料,这两者之间是没有区别的、价值是同等的。然而,这对于文学观念来说,却是文艺与非文艺、实用与审美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