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6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18)05-0008-13 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的笛卡尔,在哲学史上无疑是一位破旧立新的人物。说到身心观这个问题,通常人们都认为笛卡尔持一种极端的身心二元论:身体的本质属性是广延,心灵的本质属性是思维,二者互不相通,各自独立存在。而且,后人似乎一致认为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导致了现代世界出现身与心割裂、人与自然对立的局面。然而,身心二元的始作俑者似乎不是笛卡尔,罗素曾经说过:“笛卡尔哲学……完成了或者说极近乎完成了由柏拉图开端而主要因为宗教上的理由经基督教哲学发展起来的精神、物质二元论。”①既然身心二元在柏拉图那里早有端倪,为何后人一致要让笛卡尔为现代世界的身心割裂背锅?笛卡尔与柏拉图在身心观上的根本区别到底何在?由柏拉图确立的古代身心观必须经过哪些关键的裂变才会达到身心割裂的局面?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思想运动又为这个裂变做出了哪些关键的贡献? 正式讨论之前在此首先交代一下术语的翻译。在哲学中指代“身体”的词比较明确,古希腊语是
,拉丁文是corpus,法文是corps,英文是body。但指代“心灵”的词却有不少,柏拉图之前的哲学家主要用
来指示具有理智思考能力的心灵,柏拉图却将
与
这两个词对举,而
更合适的汉译应该是“灵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将
与
对举,但他用
来指代人所特有的理智灵魂,亚氏的
有“心灵”与“理智”两种汉译。拉丁文中与
对应的是anima,与
对应的是mens。法文中与
及anima对应的是
,却没有合适的词与拉丁文mens严格对应。笛卡尔的拉丁文著作中出现得多的是mens而不是anima,但法文著作中
与esprit都出现过。虽然笔者认为笛卡尔的用词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但本文来不及仔细辨别,②姑且简单地将笛卡尔使用过的
,esprit,anima,mens都视为与身体相对应的“心灵”,不过在翻译时还是有所区别,将
,anima译为“灵魂”,将mens译为“心灵”,将esprit译为“精神”。 在此还需明确一下本文所讨论的主题。身心观指的是身体与心灵的关系,严格说来它是心理学讨论的主题。但古人轻身体重心灵,西文“心理学”(psychology)这个词就源于希腊文
,古代心理学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心灵的本性及其认识活动,这就使得我们在回溯古代心理学中身心观问题的时候始终必须与心灵如何认识真理的问题纠缠在一起。 一、笛卡尔身心观的矛盾与困难 首先,让我们抛开长期以来人们对笛卡尔身心观的固有成见,以文本为依据看看笛卡尔就身心关系的确切说法是怎样的。 《谈谈方法》的第四部分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认识了我是一个本体,它的全部本质或本性只是思想。它之所以是,并不需要地点,并不依赖任何物质性的东西,所以这个我,这个使我成其为我的灵魂,是与形体完全不同的,甚至比形体容易认识,即使形体并不是,它还仍然是不折不扣的它。③ 《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六沉思第17自然段也有类似的话: 这样,仅仅由于知道我存在并且同时发现除了我是一个思维的东西以外没有其他什么属于我的本性或本质,我就可以正确地推出,我的本质仅仅在于我是一个思维的东西这个事实……确切无疑的是,我确实与我的身体不同,而且可以离开它而存在。④ 这两段话足以表明,笛卡尔认为心灵或者说思想构成我之为我的本质,心灵不依赖身体而存在,身与心可以相互分离。 然而,我们却在《第一哲学沉思集》的第六沉思第23-24自然段读到这样的话: 借助痛、饿、渴等等感觉,自然也告诉我,我不仅仅像个舵手待在船上那样待在我的身体里,而且我与身体非常紧密地连接并且与之混合在一起以致我和身体成为一个统一体。⑤ 这段话确实让人困惑不已:此处“心灵与身体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说法,明明与笛卡尔一向坚持的并且刚刚在第17自然段还重申过的“心灵与身体是相互分离的”的主张相矛盾啊?难道他不小心犯了一个错误? 当然,笛卡尔不会犯低级错误。1643年5月6日,伊丽莎白公主致信笛卡尔,质疑身心二分的理论如何能解释心灵指挥身体行动这个事实。在5月21日的回信中,笛卡尔明白地告诉公主: 关于人的灵魂存在两桩事情,我们可能拥有的关于灵魂的所有知识都取决于它们:第一,它思考;第二,与身体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可以作用于身体也可以被身体作用。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