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569(2018)06-0001-09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科技与文化总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说政治通常是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那么科技与文化则往往是改变生产方式、社会形态、生活方式的关键力量。而某种意义上,政治制度和政治力量的形成也时常是在深刻层面上反映了科技与文化变革对于人类发展的新诉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屋建瓴、审时度势,深刻洞察、准确把握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阶段特征而做出的科学判断。这一判断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我们思考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问题的根本遵循。由于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文化创新应当有新的维度;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其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也将发生变化,即从满足人民的基本文化需求向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对丰富精神食粮的需要转换。文化产业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都是围绕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而实施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进一步指出: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这为新时代文化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由于文化产业自身特殊属性、产业体系庞大门类繁多、关联产业广泛等原因,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实施过程中依然有许多具体的甚至是复杂的问题需要梳理和明确:如何把握文化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偏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如何有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对接?如何使文化发展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特点?如何实现外来文化的本土化与中国文化的国际化(真正走进世界文化市场)?如何拓展文化创造的新空间?这些都是新时代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思考为适应新时代人民对丰富精神食粮的新期待,文化创新应当在哪些维度上展开探索与实践出发,试图在宏观层面上提出若干思考,并阐释新维度具体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价值。 一、传统与现代:理念、经验与创新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学为主导的科技革命突飞猛进,迅速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行业业态、产品形态和生活方式,作为人类创造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代文化图景也因此发生重要变化。在此背景下,文化创新面临更加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境遇,呈现出种种新的发展样态。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同时要依据世界文化发展最新趋势,从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对丰富精神食粮的需要出发,科学把握新时代文化发展历史方位,在更加深刻的层面和广阔的领域,开辟文化发展的新维度新空间。 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华夏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这份精神财富主要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是我们先人在当时历史条件和生产条件下,为解决生存发展而发挥聪明才智的体现和劳动的结晶。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所面对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新时代如何保护、发掘、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积极实践的问题。时至今日,保护文化遗产已然成为普遍共识,但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作为我们正在和将要带进当下社会文化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传承实践,是否意味着要将所有传统文化都毫无保留地带入我们今天的生活空间?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这表明了他对待传统的科学理念和态度。事实上,并非一切传统文化都具有生命力,都值得进入当代社会。许多传统文化可以作为文化遗产保留在博物馆或收藏家手中,古建筑、古遗址也应当妥善保护与修缮,却不一定适合当代人的现实发展需要;而只有那些能够为当代人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提供有益资源的文化遗产,才具有现实的生命力。 何谓优秀传统文化?这本身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系统地梳理、甄别和选择,甚至需要经过一定历史阶段和实践的检验。而如何保护与运用好传统文化,也是文化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我们认为,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优秀传统文化应当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在当时体现了先进的理念和生产力发展方向,在今天依然能够为文化创造提供有益的文化营养和智慧启迪。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建构当代文化发展先进理念和科学的人文价值体系。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和价值理念,一定的价值观又是由一定的认知所决定的。先进的理念必然是建立在先进、前沿认知基础之上。认知滞后必然导致观念落伍,并直接影响和导致对未来方向的错判与实践的偏离。清朝末期由于未能及时接受现代科技思想,排斥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错失现代转型机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中国从农耕文明顶峰迅速跌落与衰败,使中华民族蒙受百余年的屈辱。认知的前沿性是相对的,在农耕文明时代,我们的先人构建了一套完整系统的人文价值体系,取得灿烂辉煌、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许多认知与理念在今天仍然有其旺盛的生命力。如,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可以成为推动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文化发展的宝贵资源。但进入现代社会,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一些先前的认知如若不及时调整和改变,就会成为落后的理念,成为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桎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