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一部分与原始宗教祭祀活动有关。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祭祀逐渐成为少数贵族的特权,文学也随之成为这特权的一部分,因此文学一开始就与贵族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今中外的文学,莫不是大众文学与贵族文学并存发展的产物。中国古代文学也不例外。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贵族文学在我国难以取得相应地位。过去它往往成为儒教攻击的对象,至今也没有在文学研究中作为一项合理的命题而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数情形仍然是以“形式主义”的断语对一切贵族文学进行简单的否定,而忽视了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因此,要想弄清庐山真面目,必须去掉偏见,对它进行重新认识。 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些基本问题,即:什么是贵族文学?它包含哪些范畴?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哪些属于贵族文学? 所谓贵族文学,笼统地说,是指统治阶级的文学。它代表着少数统治者及门阀士族的审美情趣,是与他们养尊处优的物质生活相适应的一种精神活动的产物。具体而言,它包括祭神颂圣的庙堂文学、帝王与其宠臣相互唱和的宫廷文学、高官阁僚应制应酬或歌功颂德的台阁体文学。此外,那些依附权贵的帮闲文人献纳迎合的诗文也应归入此列。在我国古代文学中,属于这一范畴的有先秦时期《诗经》“雅”、“颂”里的部分篇什、汉代的宫廷辞赋、晋代的士族文学、南北朝至初唐的齐梁体诗和骈文、宋初的西昆诗派、明清时期的台阁体诗文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贵族文学。它们既有先后的继承关系,又各自具有自身的特点。下面我们就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对贵族文学做一点探讨。 一、贵族文学的历史回顾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已有大量的贵族文学成份,其中的“颂”属于典型的庙堂文学。它分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内容多为颂神、颂圣,在当时用于祭祀歌舞。作者虽不可考,但从其功能来看肯定是应制之作。《毛诗序》称其“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因为有这样严肃的目的,所以它的风格典雅凝重,与同时的“国风”大异其趣。“雅”当中的部分作品也属此类,特别是“大雅”部分,很多篇章是为歌颂周王朝的创业伟绩及前期的繁荣景象而作的,风格与“颂”相似,多褒美之辞甚至夸大失实之处。这一点乃成为后世庙堂文学的共同特征。 到了西汉,司马相如、东方朔等御用文人创制了大量宫廷辞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汉大赋。这种文体华丽精巧,长于铺排渲染,很适合夸饰颂扬,所以最初多应制或献呈之作。汉代前期的赋气势壮阔,表现了汉王朝的强大声威和气魄。如《子虚》、《上林》诸作,虽极尽炫耀,却不失气骨。而后作品则大都失去了早先具有的时代内容,汉赋遂沦为粉饰虚夸甚至逢迎献媚的文体形式了。后世文人献文求官时也大多采用赋体,就因为赋从一开始就是应颂扬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想博取帝王权贵青睐的文士来说,用这种文体当然最合适不过了。此外,因赋多为献呈之作,除颂扬外,似乎也应表达一点自己的意见或忠告,当然措词要尽可能地婉转一些,所以赋又因而形成了“劝百讽一”的传统。这一点也成了后世贵族文学的重要特征。 晋代是士族文学最发达的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门阀士族势力极为强大,一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与他们密切相关。在文坛上也出现了大量的士族文人,特别是晋武帝太康年间,曾经产生了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诸名家,其中除左思外,都是士族阶层。他们的创作“巧用文字,务为妍冶”(钟嵘《诗品》),以致“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文心雕龙·情采》)。其作品的突出特征为文句精巧,词彩华绝,一般较少深沉的内含。太康文学开创了士族文学的辉煌时代,影响极大,西晋末产生的玄言诗乃至南朝的山水诗都是沿着这条道路发展下来的,它们都代表了士族阶层的审美追求。 后继的南北朝时期则是我国古代宫廷文学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南朝的齐梁时代。此期文坛基本上是由帝王或豪门左右的。当时著名的文人多为豪门贵族或宫廷侍臣。我们通常所说的齐梁体,就指他们的创作。其典型代表前者如齐武帝永明时期的沈约、谢朓、王融等,他们的诗歌特重声韵格律,并因而发展出一种新诗体,成为律诗的开端;后者如庚肩吾、庾信父子及徐摛、徐陵父子,他们都在宫中任职,属于梁武帝的文学侍臣。梁武帝是一位喜爱文学的皇帝,在国运维艰的情况下,却大力提倡绮靡柔媚的宫体诗,这些人理所当然地成为宫体诗的重要作家,并且在创作上自成一体,号称“徐庾体”。宫体诗表现的多为宫廷富贵荒淫的生活,尤以描写女色见长,诗风浮艳轻佻,实在是贵族文学的堕落。 另外,南朝也是骈文最发达的时代。这种始于汉魏,形成于南朝的文体曾经风靡天下,几乎成了当时为文的唯一体式。它的句式整齐对偶,讲究词藻和音韵,显然是辞赋格律化的结果。因为它形式华美,特别受到宫廷和士族文人的青睐,因此属于典型的贵族文学形式。 南朝灭亡后,齐梁诗文风气并未消失,相反,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隋代和唐初。隋朝几乎全盘接受了宫体诗。进入唐代以后,以宫体诗著称的南朝遗老虞世南又摇身成为文臣元老,受到唐太宗的宠信。可见江山易改,风习难移。唐太宗颇喜宫体诗,他不仅大加倡导,而且亲自尝试,正因如此,齐梁诗风继续滋蔓。上官仪是这一时期宫体诗人的代表,他以大量华丽的应制诗而受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他的诗以“绮错婉媚”而著称于时,士大夫纷起效之,号称“上官体”。“上官体”也是以辞藻音律见长的,它发展了诗歌的对仗方法,使其更适合宫廷的趣味。继上官仪之后以宫体诗著名的诗人有号称“文章四友”的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以及稍晚的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都是武则天时代的诗人,诗风沿袭齐梁,但内容渐有所变化,特别是沈、宋诗歌,有些伤离之作颇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