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因战争时局的影响,伴随着文化人士流亡迁徙的现象,文学中心也因之散落、转移和重新聚合,并形成新的中心地带。杨义先生曾提及,抗战时期西北地区有三个文学中心城市值得研究、关注——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①作为大后方重要城市的兰州,吸引了不少东部流亡作家到此寓居②,如于赓虞、焦菊隐、李辰冬、易君左、顾颉刚、萧军、唐祈、沙蕾、陈敬容、冯振乾、牛汉等知名人士,朱古力、韩卫之、牛青萍、红薇、琳书、李泊、阎栋材等流亡作家,还有本土作家杨文耕、夏羊、安汭、蒲之津等,都在此地积极推动着西北地区文艺事业的开展。就笔者对于这一时期西北地区的《甘肃民国日报》《西北日报》《和平日报兰州版》《兰州日报》《现代评坛》等重要文艺报刊的梳理情况来看,开展时间较早、持续时间最长、成就最为明显的,正是西北文化人士所倾力的现代诗歌运动。 目前,学界对于西北现代诗歌运动的研究兴趣和关注的问题,更多地集中于对其时已有创作且其后来在文学史上也颇具分量的诗人个体,③但限于作品、史料的完整性及搜集、整理工作的繁杂,呈现其全貌还有待时日,本文尝试着就冯振乾这位“文学史上的失踪者”④与1940年代西北现代诗歌运动这一问题做一些初步的研究。诗人冯振乾是1940年代西北现代诗歌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自流亡、寓居西北后,他一直致力于改变西北诗歌的冷清寥落面貌,不仅积极进行诗歌理论、作品的创作,同时创办诗歌刊物、大力提携青年诗人,还约请各地知名诗人投稿,将西北诗歌的发展推进到全国的诗歌运动之中。冯振乾的诗歌创作,也兼具战斗性与艺术性之美,并完成了诗歌走向西北之后的“新边塞诗”发展趋向。 一、冯振乾与1940年代西北现代诗歌理论、批评 西北地区的现代诗歌,在1940年代以前,虽然有部分的本土作家如刘呈芝、高冠青(无名)、王栋(秋水)、李洽(白虹)、赵月霞(菊英)等人在进行创作,但所写的主题多集中于描写个人的情感及苦闷的心境,如“在清静的夜里,/我拨动了枯寂的心弦,/将苍凉悲调,/凛然的奏起;/把这幽凄的心音,/和怨慕的灵情,/飘送到辽漠的天空。/任这哀婉缠绵的音曲,/在轻袅的云影里飞飘,/在柔媚的月波中颤漾”,⑤或是“这残日,我沉压于苦寂烦乱中,/被失意,颓丧了天马的奔驰!/人间缺乏的是同情与爱怜,/我无力,似囚兽静待着屠夫的恤惜!”⑥ “五四”以后觉醒的西北青年,面对情感、理想、人生的困惑、迷茫,最青睐这些空灵伤感、孤独哀凄的抒情短诗,正如李泽厚所云“(‘五四’之后的一代青年)在文学上,抒发胸怀而不成系统,倾吐心臆而尚未定形,散文或散文似的新诗便成了此代心魂的最佳的语言寓所。”⑦然而,他们的诗歌创作鲜少个性风格,且多以文坛的知名诗人为借鉴,主题也比较单一,“差不多每一篇东西,都写有颓废、抑郁、苦恼的字眼,更从那里可以听到作者的太息声音,或者竟是哭声的。”⑧因此,1940年代以前的西北现代诗歌境况,基本上是寥落、乏善可陈的。 1937-1940年间,抗战的烽火虽烧遍了大江南北,然而占据地理优势的西北地区却很少直接遭遇大规模的战争,相对比较安全。因此,这一时期西北各地虽然也有不少诗人加入到时代洪流的歌唱之中,或表达对侵略者罪恶的愤怒,或歌赞战士们英勇的精神,或号召全国民众起来反抗,但情感的真实性方面还是欠缺不少,多流于跟风式的呐喊,而语言的粗糙、主题的单调、内容的空洞无力等艺术方面的缺陷,正是“具着死的决心/怕什么大炮坦克/冲锋吧,同志!/努力吧,战士!/碧血白骨/为最光荣的结果”⑨这一类口号式诗歌的致命缺陷。 在笔者看来,西北地区的现代诗歌运动真正在自觉意义上开展的标志性事件,是《现代评坛》杂志西迁兰州以后,于1940年5月20日开辟的“西北青年诗歌专号”。这一时期,偌大的西北竟没有一份诗歌刊物,西北地区诗歌工作者的阵容也较弱,没有统一的组织,再加上报刊编者未曾协力推动,都是桎梏西北诗运不能热烈展开的症结所在。《现代评坛》的编者赵西,直言西北地区诗歌运动的冷落,要归咎于本地报刊编者的轻视——只是把诗歌作为“一种点缀或应时性质”的东西来加以刊载。他希望通过这个专号,引起西北各刊物报纸对诗歌的重视,使西北的诗歌配合全国诗歌运动而蓬勃地发展起来。 随后,冯振乾、安汭、夏滨等人围绕着朗诵诗、街头诗以及诗的大众化、通俗化问题,纷纷撰文进行专题探讨。冯振乾还创办了西北地区的第一份诗歌专刊《草原》,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充当一个将来蓬勃发展的西北诗坛的“马前卒”;同时也呼吁“诗运展开在西北”,殷切希望西北的诗歌工作者携起手来,“在沙漠中栽花”“坚忍地拓荒”,在荒漠的西北诗坛上培植起美丽的绿洲。《草原》诗刊在西北地区的影响不小,也吸纳了沙蕾、陈敬容、张天授、穆天、谷风、安汭、蒲之津等人投稿,一时之间蔚为壮观。可以说,冯振乾之于西北文坛的最重要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的诗歌创作及诗艺探索,更在于他对西北诗歌运动的大力倡导及引领推动。 冯振乾之于西北诗歌运动的第二次重大影响,是在1941-1942年。此时,诗歌的发展遇到了一个瓶颈,即宣传性与艺术性的矛盾如何解决的问题。西北地区的诗坛因之显得冷落、萧条。有感于此,冯振乾热忱自愿帮助《甘肃民国日报》的文艺副刊编辑“诗歌专页”,并来函提供西北诗歌运动改革的相关建议,譬如增多诗歌刊量、排版的改革、稿费的提高、出诗歌专号、举办学生诗歌征文、编诗歌副刊等。冯振乾还积极向各地优秀诗人约稿,以杜运燮、李岳南、张天授、刘北汜、段丰野、林咏泉、牧丁、李满红等全国知名诗人的诗作来给西北青年提供可借鉴的范本。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