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 G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18)09-0055-07 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8.09.008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充满歧义、范围广泛的术语,它是一种哲学话语,也是一种历史—地理状况,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如同伊格尔顿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The Illusions of Postmodernism,1996)中所说:“从哲学上说,后现代思想的典型特征是小心避开绝对价值、坚实的认识论基础、总体政治眼光、关于历史的宏大理论和‘封闭的’概念体系。它是怀疑论的、开放的、相对主义的和多元论的,赞美分裂而不是协调,破碎而不是整体,异质而不是单一。它把自我看作是多面的、流动的、临时的和没有任何实质性整一的”。从文化上说,“人们可以把后现代主义定义为对现代主义本身的精英文化的一种反应,它远比现代主义更加愿意接受流行的、商业的、民主的和大众消费的市场。它的典型文化风格是游戏的、自我戏仿的、混合的、兼收并蓄的和反讽的。它代表了在一个发达的和变形的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一般文化生产和商品生产的最终结合。”① 围绕后现代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前景这一主题,继《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之后,伊格尔顿又出版了《文化的观念》(The Idea of Culture,2000)。在该书中,伊格尔顿引入当代文化的论战,从文化观念的角度深刻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问题和矛盾。他针对后现代主义对文化多元性和同一性政治的推崇,重新界定了作为团结的文化概念,呼吁回归共同文化,以此来克服后现代主义的弊端,为政治上的团结奠定基础。2016年,伊格尔顿再次推出新书《文化》(Culture),着重批判了后现代多元文化论,以及由此产生的多样性、多元性、差异性、混杂性等;揭示了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主义”本质,即将文化作为人类生存唯一基础的谬论;指出后现代文化的废墟是孕育极端文化势力以及社会矛盾和冲突的土壤,而走出或超越后现代文化必须回归社会主义共同文化。 一、多元文化论的矛盾 19世纪中叶,赫德尔(Herder)“以一种预示后现代主义——其本身尤其是后来的浪漫主义思想之一脉的姿态,提出对‘文化’这个术语进行复数化,宛如他所讲的是不同民族与时期的文化,以及某个民族内部独特的社会、经济文化一般。”②赫德尔所提出的复数意义上的文化到20世纪初得到确立,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文化。20世纪中期开始,社会上出现各种形式的具体文化:酒吧文化、广告文化、汽车文化……文化的概念从一般走向具体,从统一走向多样。这些具体和多样的文化成为当今资本主义社会最流行、最活跃的形式。在这些具体多元文化形式的基础上,后现代主义发展了多元文化论及文化主义,在文化观念上,完成了后现代转型。在《文化》中,伊格尔顿将后现代主义文化界定为具体的普遍原则、一般文化局部化的不同说法。他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多元性概括为“既是事实也是价值”。③一方面,当今社会多种文化形式并存现象极其普遍。这些文化形式作为生活方式,提倡暂时而混杂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后现代主义者将多种形式文化并存的现象看作是社会繁荣和进步的表现。伊格尔顿则认为,纷繁复杂的文化形式并存的现象必然意味着社会等级的差异,有可能导致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1.文化形式的多元性 后现代主义者关注和推崇的是形式而非内容的多元化。各种文化形式的流行,并不是因为它们在本质上有更多的内容,也不一定是因为它们反对资本主义。相反,它们在内容上迎合了资本主义的商品性和消费性。尽管后现代文化同高雅文化一样注重美学,但是后现代文化并不关注经典的艺术,而是更着眼于标新立异和娱乐大众,进而丧失了文化本身的革命性意义,正如伊格尔顿所指出的:“对于后现代理论有价值的,与其说是这些文化本质的内容,不如说是它们多元性的形式的事实。实际上,就它们的内容而论,可能确实没有什么可供选择的。”④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多样的形式虽然可以带来更多蕴含优秀特征的文化以及对不同形式文化的选择权,但是多元性并非一定是有益的。伊格尔顿认为:“将文化的概念复数化不那么容易与保持其积极的责任相容。……那么仅仅因为是文化形式,或者仅仅因为是丰富多样的文化形式的一部分,就很难断定这些是有待称许的文化形式。……那些认为多元性本身是一种价值的人是纯粹的形式主义者。”⑤比如,美国脸书(Facebook)上定义的五十多种性别,虽然在某种程度上适应了少数特殊群体的需求,但是性别种类的繁杂并未给大多数人群带来便捷,反而反映出其形式主义的本质。再比如,种族主义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但是形式的多样性并不能掩盖其种族主义的本质。 在后现代主义否定团结,将一致性妖魔化的背景下,我们还应该看到在很多情况下,社会需要的是团结,而不是多元化。比如在对待童工、拐卖儿童等问题上,如果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抵制,那么一定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对于文化的多元化问题,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形式的多寡,而应该发掘具体文化形式的本质内涵,将具体问题置于不同的社会背景中来考察,衡量其是否有益于社会进步与发展。 2.文化的差异性和混杂性 多元文化必然意味着文化的差异性。一般意义上,文化差异的存在是合理,也是对社会有益的。但是,后现代主义者却是推崇绝对差异性,也绝对肯定他者的观念,认为只要是不同的观点就应该受到尊重,只要是不同的文化形式就应该被接受。伊格尔顿反对这一观点,指出文化不能因为差异性而受到重视,也不能因为形式的不同就受到尊重。⑥某些差异因为其不合理性应该被根除,比如贫富之间经济上的不平等,不是所有形式的他者都是正确的,比如毒品交易行为。 后现代主义者推崇生活方式的混杂性。表面上,混杂、多元和异质的资本主义模糊了界限,推翻了对立,打碎了阶级、阶层、种族与性别之间的区别。本质上,资本主义体制迎合奉承的只是有商品购买能力的阶层与群体的生活方式。只要不动摇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符合资本主义的商品性与消费性,该阶层或群体的文化形式就会被资本主义文化框架所包容。相反,经济上弱势的群体由于其种族、阶层的差异而奉行的不同生活方式却难以被资本主义体制所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