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40;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18)06-0089-08 高等教育依附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生于西方并用以解释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理论。21世纪以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高等教育依附理论依然是各国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的学者密切关注的理论。这一理论被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广泛援引,曾经而且正在对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当下,中国日益从世界的边缘走向世界的中心,新兴市场国家群体性崛起态势愈来愈明朗。在这种新的背景下,重新审视高等教育依附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理清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思路,促进本国高等教育有序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于当下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实,这一理论是否具有足够的阐释力?它是否能够准确描述当前国际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它是科学客观的吗?它是否存在被我们长期忽视的偏颇与缺陷?印度是高等教育依附理论中被打上典型“边缘”标签的国家,也是当下新兴大国的突出代表,研究印度当下的高等教育发展现实,对于回答以上问题,毋庸置疑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世界高等教育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尝试剖析高等教育依附理论的缺陷与不足。 一、高等教育依附理论的主要观点 高等教育依附理论的提出,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的依附理论。依附理论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与现代化论、世界体系论并称为当代三大社会发展理论。它在批判现代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发展中国家发展问题的主要观点,诠释了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所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最初仅限于探讨经济、社会问题的依附理论很快被世界比较教育学者借用,用以解释现代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不平等以及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发展受制于发达国家的现象。卡诺伊(M.Carnoy)、阿洛夫(R.Arnove)、莱文(H.Levin)、阿普尔(M.Apple)、阿特巴赫(P.G.Altbach)等,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尽管不同学者提出的观点有些许差异,但都秉持大致相同的观点。该理论的提出,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既是西方国家透视发展中国家教育问题的重要分析工具,也是发展中国家广泛援引并观照自身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理论。 在高等教育依附理论中,“中心”与“边缘”、“依附”与“被依附”是核心概念。也就是说,世界高等教育体系是不平等的,西方发达国家处于中心位置,而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位置。发达国家的大学控制了发展中国家大学的发展,使其朝着向中心依附的方向趋近。尽管发展中国家的高等教育一直在努力发展,但由于教学科研过程的加工性和移植特征而丧失了发展的自主性,在追赶中心的过程中日益被打入更加遥远的边缘,二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将日益强化。总的来看,这一理论认为,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大学对处于中心地位的发达国家大学的依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依附 高等教育依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依附地位,其原因除了基础设施落后、资金匮乏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发达国家的大学存有心理上的依附。“第三世界的大学往往还缺乏要使自己成为中心大学的愿望,它们对中心大学存在心理上的依附性,缺少必要的设施和传统,这些决定了第三世界的大学只能是边缘大学。”[1]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长时间的文化殖民导致了发展中国家文化自卑和依附心理的存在,发展中国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发达国家当作效仿的榜样,把发达国家的做法当作标准答案,全盘复制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和模式。这一理论以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主动要求接受发达国家的认证作为佐证:“没人强迫外国学术机构接受美国的认证,相反,他们自觉自愿,不少外国院校正在寻求美国认证,而美国认证机构却不情愿地卷入了海外的业务。”[2]正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自觉自愿”的依附导致了发达国家被动地卷入“被依附”。而心理依附的长期存在将严重削弱发展中国家摆脱依附的能力。 2.模式依附 高等教育依附理论认为,由于现代高等教育肇始于西方,高等教育的历史传统隶属于西方。在高等教育模式的选择上,没有历史传统的发展中国家大学对承载着深厚历史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大学的依附不可避免,他们只能借鉴和移植后者的高等教育理念和做法,在办学理念、学校组织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运行模式、管理方式等诸多方面都只能学习和模仿西方发达国家大学。不管是曾经被殖民还是未曾正式沦为殖民地的国家,不管其政治思想或取向如何,还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西方大学的模式。[3]因此,世界高等教育模式出现同质化的趋向,这种同质化主要表现为以借鉴和移植美国模式为主导的“麦当劳化”。而“发达国家则通过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的教育制度,试图维持现存的国际不平等的格局,进而保持第三世界的依附性”[4]。 3.知识生产依附 在知识生产领域,这一理论认为,在国际知识体系中,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是知识的“创造者”,他们有充足的科研经费、精密昂贵的设备以及众多高水平的教授和科学家,因而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科学研究都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的。[5]除此之外,发达国家还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标准的输出者,主要的学术杂志、出版社、文献及图书馆都在欧洲和北美。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做知识的“消费者”和“传播者”,他们在科研、对科学进步的解释以及信息等方面通常依赖发达国家,依靠发达国家提供的高等教育规则和标准来指明发展方向。人们期望互联网的出现能够使这种依附现象有所改善,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地方,即便是学术机构也不能接通互联网。况且,互联网、数据库及其他产品通常为发达国家所有,反映的是发达国家的需求,发达国家依然掌控知识交流的途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鸿沟”日益加深。因此,在知识生产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