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的主题下关于高等教育的内容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言简意赅的两句话,充分体现了中央高层对加快“双一流”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极度关切,其内涵不仅极其丰富且任务极其繁重。由于具有近现代高等教育内在规定性意义和社会要求的高等教育活动及其实施的组织——大学已经是需要理论指导其实践的高度成熟的事业和组织,由此决定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之于高等教育及大学改革发展的重要性。本研究针对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尚未引起大学足够重视的问题,在对该问题进行分析诊断的基础上,提出推动和引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适逢其时的重大责任并讨论之。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何以重要 21世纪以来的国际竞争以高新知识创新为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由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革命完全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生产要素为驱动的经济发展时代已经让位于高新知识创新为驱动的新经济时代。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谁垄断了高新知识谁就能立足于世界竞争的制高点。在这样一种世界变迁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1]持续创新高新知识及培养具有高新知识创新能力者的主力军即大学,此即“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及“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国际背景所在。 (一)“双一流”建设及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背景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国家战略的提出,就宏观环境而言无疑是顺应国际发展大势和适应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需要,但就国家自身发展进步而言也是我们面对新变化、新挑战、新问题必须做出的新抉择,其理由如下。 1.国家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经改革开放4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和速度增长向以高质量、高效率发展为特征的转型过渡,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不仅是我国发展的目标所在,更是提升经济发展层次水平不可或缺的战略举措。在国家这样一种以生产力水平提升为手段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新知识是实现这一创新的动力。如前所述,高等教育之高新知识的开发创新者、传播及运用者的属性特征及其社会功能决定了它在国家经济创新发展进程中,具有源动力的作用,是国家创新发展必须依靠的具有垄断地位的主体力量。 2.国家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投入更多具有中国元素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为影响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做出应有贡献。但其前提是:一个欲主动担负促进全球共同发展责任的国家不仅要有胸怀世界的理想情怀,还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实力尤其是足以引领全球发展的国家竞争力,否则我们既难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底气和自信,更没有影响和引领世界发展方向和进程的国际话语权和国家实力。据2017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2018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7-2018),我国内地排名第28位,既落后于排名第9的香港地区,也落后于排名第4的台湾地区,其中内地的高等教育与培训排名第54位[2]。由于高等教育竞争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拖了我国“技术成熟度”“创新”两个指标的后腿,终而影响了我国整体竞争力的提升。(见表1)由此也说明了我国在国家竞争力尤其是高等教育竞争力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数年前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在参加美国一所大学毕业典礼的致辞中称:“我敢说,没有一项创新项目、创新变革以及创新产品是来自中国”,“我们在创新和科技上引领世界”,因为“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大学”[3]。如果以逆耳忠言的胸怀玩味拜登的这番言论,这对我们认识到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必须率先提升高等教育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无启迪。
3.必须承认目前我国还没有在比较意义上具有真正比较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不仅如此,就高等教育体系整体而言,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任务还很艰巨。举目世界高等教育强国没有哪个国家像我国一样如此强调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及旨在高等教育质量效益提高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其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还不是高等教育强国,我们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及高等教育质量与高等教育强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事实亦然。尽管在认可度较高的上海交大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及英国QS、THE和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榜中,2017年我国内陆地区入选世界大学500强及600强的高校数量分别为12所、19所,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四大排行榜中均进入100强,复旦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均进入150强,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进入200强。然而,笔者坚持世界一流大学是“拥有一些世界一流学科专业,聚集了一群世界一流学者,吸引了一大群世界一流学生,以世界一流的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理念和世界一流办学条件,构建了世界一流大学制度和世界一流大学文化,能够培养世界一流专业人才和研究创造世界一流水平新知识的大学”[4]的概念,即世界一流大学及一流学科是具有“世界一流的学术实力”,因此做出了“世界一流的学术贡献”继而赢得“世界一流学术声誉”的大学,相较这样的条件我们还有多少大学有自诩自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如果有了这样一种自知之明,笔者同样坚持认为:尽管社会包括高等教育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高校落后于世界一流大学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只要我们大学对自己的现实条件、水平实力及知识贡献和存在的差距有清醒的认识而不妄自尊大,并充分利用时下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制度环境和优越物质条件,仰望星空而不尚空谈,脚踏实地且追求卓越,守持大学理性,按大学自身规律办学治校育人,我们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度统一的意志”“强大的行政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创建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世界一流大学,“双一流”建设的目标即便不是指日可待也非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