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是继绘画、雕刻、建筑、音乐、诗歌(文学)、舞蹈、戏剧、电影八大艺术形式之后的“第九艺术”,更被认为是一种生机勃勃的大众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不同的是,游戏用交互性的艺术语言为玩家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并在这个虚拟世界中创造了异于现实世界的完整世界观。玩家发挥想象,推进游戏叙事的发展,构建起独特的虚拟空间,让游戏世界与现实世界形成互渗的交互效应。同时,网络游戏的易于交融特点让游戏产业也成为了拉动传媒产业发展的三大动力之一。2017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约2354.9亿元,同比增长31.6%[1]。在普华永道发布的《2018-2022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中,2017年,中国游戏用户量超5.8亿。 在日益火爆的游戏市场中,女性玩家的快速增长颠覆了游戏市场的男性玩家的霸主地位。据统计,2017年新增手游用户中,54.4%为26-35岁用户,其中女性占比43.2%[2]。2017年女性手游用户渗透率较为稳定,截至2018年2月,渗透率为34.6%,用户规模为3.67亿[3]。游戏研究员理查德·巴特尔把游戏用户分为4类:成就者,喜欢不断升级和获得徽章;探险家,喜欢寻找新的内容;社交家,喜欢和朋友在线互动;杀手,喜欢对抗,喜欢PK。如果说男性玩家更倾向于探险家和杀手的话,那么女性玩家则更注重游戏的社交性和成就感。针对二次元女性的恋爱养成类游戏正是极力满足女性的虚拟社交性与完美理想成就感方面的典范游戏,从而迅速开拓了一个新的市场。 2017年12月刚上市的《恋与制作人》恋爱手游,第一个月的月流水就接近3个亿,下载量710万,每日活跃用户数量达到200万以上,女性玩家占91%。与此同时,游戏中的虚拟偶像“李泽言”等形象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成为2017年底最具话题度的游戏。在这款游戏中,女性玩家经营自家负债累累的影视制作公司。在经营公司的过程中,她会获得四名男主角(总裁李泽言、科学家许墨、特警白起、明星周棋洛)的倾力相助。在获得不同男主角的帮助后,玩家会触发相应的剧情,并分别与四位男主角建立恋爱关系。与以往游戏不同,这款游戏有短信、电话、朋友圈、公众号四个功能选项。随着剧情的推进,这四个功能选项会逐步解锁。女玩家通过这些选项,能和男主角们进行电话、短信等交流互动,并推动剧情的发展。由于现实与虚拟之间界限很难分清,许多女玩家深陷其中。玩家们在社交网络上纷纷以“白夫人”“李太太”“许墨老婆”和“周萌萌妻”等自居。 女性向恋爱类游戏起源于日本的“乙女游戏”[4],游戏中的男主角均为优秀男性,恋爱情节感人至深,场景华丽优美,女性玩家在偶像剧般的剧情中与梦想中的优质男性发生浪漫完美的爱情故事。虽然游戏本身属于交互式虚拟现实,但却能因为其情感投入让玩家产生深入的情感沉浸式的游戏体验。《恋与制作人》一举超越之前的宫斗同人游戏等恋爱类游戏,在女性手机游戏中的位置居高不下,也超越了开发商叠纸公司之前的女性换装游戏《奇迹暖暖》,在国内的女性恋爱类游戏中是一个开创性的典型。本文即以《恋与制作人》为例分析我国女性向恋爱类游戏的“恋爱游戏”与“白日梦”特征。 “恋爱游戏”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本属于私人情感体验的恋爱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一是玩家以游戏的态度在现实世界(实际上工作、生活、恋爱的空间)和虚拟世界(游戏中工作、生活、恋爱的空间)中自由切换。这里,“恋爱”具备了游戏的形式和游戏的态度两重涵义。而“白日梦”,正是“恋爱游戏”的本质或目的。1908年,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就指出艺术的实质就是白日梦。他认为,儿童通过做游戏获得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满足感,成人在创作中也体验着“白日梦”,从自己虚构的艺术中实现梦想,“他现在做的不是‘游戏’了,而是‘幻想’。他在虚渺的空中建造城堡,创造出那种我们叫做‘白日梦’的东西来”[5]。在女性向恋爱游戏中,艺术家创设游戏规则与场景,玩家通过互动打造独特的游戏经历,二者与弗洛伊德所说的创作家一样,通过游戏的方式获得在现实世界难以企及的“白日梦”。 一、“白日梦”特征:虚幻叙事的沉浸表演 游戏最令人沉迷的是故事性和即时的反馈,女性向恋爱类游戏首先是构造浪漫的爱情故事,通过即时的反馈,让玩家随着剧情的推进一步步陷入预设的叙事,达到深度沉浸感。戈夫曼将人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的互动看作一种表演,表演的目的在于表达意义。同样,玩家在游戏中的沉浸式体验也是一种表演与自我呈现,只不过网络媒介改变了传统的社交方式与生活方式,人们的自我呈现方式与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方式与戈夫曼的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虚拟空间取代了现实空间,虚拟角色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交际角色。并且,在网络游戏中,自我呈现有了更大的创造与表现空间。在《恋与制作人》中,女主角虽然具有故事性和预先的剧情设置,但是其本身没有任何主观思想和情感,玩家在游戏过程中将自身的思想意识、主观情感全部投射到角色身上,角色就具有了生命,成为玩家通过表演过程呈现的虚拟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