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是贾平凹必然要写的一本书。他本想写一部《秦岭志》,写秦岭的草木、动物。他也确实做了这方面的大量工作:去过秦岭的起脉昆仑山和秦岭的许多名山,走进秦岭七十二峪和千沟万壑,却发现不过看见秦岭之九牛一毛。秦岭之大之深,在他想象中又远远超出了他的意料。贾平凹进秦岭,如一只鸟飞进树林子、一棵草长在沟壑里,然而,他收获了一段植根于民间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秦岭史,这段历史让他升腾而起,由此看清秦岭的山高水长,浩渺苍莽。贾平凹以传统之手法和现代之目光将一段秦岭的民间史熔于一炉,炼铸了长篇小说《山本》。《山本》是贾平凹的“现代秦岭左传”,面对它,就是面对浩茫的秦岭、家国的痛史、世道的荒唐、复杂的人性,以及亘古的人类之爱本身。 民族之龙脉 “一条龙脉,横亘在那里,提携了黄河长江,统领着北方南方,这就是秦岭,中国最伟大的山。山本的故事,正是我的一本秦岭志。”①《山本》题记如是说。既然是秦岭志,那就首先回到秦岭本身,即山之秦岭。 《辞海》上这样解释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渭河、淮河和汉江、嘉陵江水系的分水岭,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嵩山、伏牛山等。狭义的秦岭指陕西省境内一段。海拔在2000—3000米左右。主峰太白山(3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山间多横谷,为南北交通孔道。”②事实上,秦岭也是陕西省内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的界山。贾平凹的家乡棣花镇就在秦岭一隅,少时的他就喜欢一个人在附近的山里漫游,山里的一切令他流连忘返,少年贾平凹感受到了秦岭的美丽丰富,却又无法形容。他说:“我就是秦岭里的人,生在那里,长在那里,至今在西安城里工作和写作了四十多年,西安城仍然是在秦岭下。话说:生在哪儿,哪里就决定了你。所以,我的模样便这样,我的脾性便这样,今生也必然要写《山本》这样的书了。” 如何写秦岭才是最重要的问题。贾平凹不止一次进山,他首先遇到的是秦岭的动植物,于是,物之秦岭成为《山本》的一个重要构成。书中对秦岭的动植物最有感情的是麻县长,他自称是平原上来的人,却对秦岭山中的动植物了如指掌。其实他本来也想为民做主,但身处乱世很无奈也很无能,他说:“是我无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么,但我爱秦岭。”麻县长爱秦岭,专注于秦岭的草木禽兽,给后世留下了《秦岭志草木部》和《秦岭志禽兽部》两部手稿。井宗秀一行三人去县政府找麻县长,麻县长开口即说:看吧看吧,今早我一进办公室,那花开了三朵,思忖着是不是有三个人要来说好事呀?!井宗秀并不知道这草还能开花,麻县长立刻将这种植物的特性讲得清清楚楚了。而三人出门后却讨论的是麻县长是个文人,到底弄不成事,最重要的是,没有用花来形容男人的。麻县长之所以释放井宗秀师徒四人,完全是因为一股风吹开了桌子上的公文,他近看,是井宗秀师徒四人的案卷。他认为是天意让这宗案子一吹了之,于是就提前批了文,让释放四人。四人释放时,麻县长站在窗前看窗下有十几盆他栽种的花草,有地黄、有荜茇、有白前、白芷、泽兰、乌头、青葙子、苍术,还有一盆莱菔子。他喜欢莱菔子,春来抽高苔,夏初结籽角,那根像似萝卜,无论生吃或炖炒,都能消食除胀,化痰开郁。麻县长内心里是抑郁的,这个时候说莱菔子是化气而非破气之品,喜欢它是因为它可以消郁散结。可见他在此当县长不能为民作主,心中郁结时日已长。 秦岭的动植物自然是秦岭重要的一部分构成,贾平凹确实花了大量的笔墨在秦岭的动植物上,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一种叙事策略,在惨烈的战争叙事中平静地讲述动植物的事情,这是更真实的自然和历史。若仅仅局限于此,则非贾平凹本意——贾平凹要写的秦岭志显然是一部民族志,而非像书中的麻县长那样以秦岭的动植物为事业。秦岭的动植物也是有灵性的,它们自成一世界,却又与人事保持着微妙的关联,而且往往充满深层象征寓意。最具典型性的是水晶兰。井宗丞遇到一株水晶兰,蕾包低垂。他一走近,就有二三只蜂落在蕾包上,蕾包竟然昂起了头,花便开了,是玫瑰一样的红。蜂在上面爬动,柔软细滑的花瓣开始往下掉,不是纷纷脱落,而是掉下来一瓣了,再掉下来一瓣,显得从容优雅。井宗丞知道此花不能掐,只是伸手去赶蜂,而蜂仍在花上蠕动,花瓣就全脱落了,眼看着水晶兰的整个茎秆变成了一根灰黑的柴棍。井宗丞感叹此地还有娇气的水晶兰,旁边的小兵则说:我们叫它是冥花。冥花是彼岸花,是黄泉路上才长的花。这花一直不开,但一见井宗丞立刻就开,暗寓着伴井宗丞走上不归路。井宗丞接下来的命运果真如此。 因为对秦岭的草木之爱,贾平凹把笔下的女性的名字也取成了花。陆菊人,是菊花一般的人,菊花是中华民族喜欢的花,高洁傲霜,陆菊人也是恪守传统礼节的一个纯洁的人。花生的名字并不取自于食物花生,而是如花一般出生,如花一般的生命。秦岭的动物更是充满灵气,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在战争与杀伐中离开了人世,而陆菊人的那只黑猫却贯穿小说始终。贾平凹曾经在一篇散文中说猫太狐媚,不养。但是《山本》中的黑猫却是一个神秘而不可或缺的存在,每当有重要事情发生时,它就会出现,仿佛是一个幽灵般的见证者。当然,贾平凹也会写一些与故事本身关联性不是特别密切的动植物,比如叫声像在喊人名的山鹧、长着狗的身子人的脚的熊、牙特别长如象一样的野猪……这样的秦岭才是丰富的、真实的秦岭。 贾平凹并非真的想写一部秦岭的百科全书,他最重视的是秦岭在中国之位置。他借小说人物之口说:秦岭可是北阻风沙而成高荒,酿三水而积两原,调势气而立三都。无秦岭则无黄土高原、关中平原、江汉平原、汉江、泾渭二河及长安、成都、汉口不存。秦岭其功齐天,改变半个中国的生态格局哩。秦岭显然不仅仅是南北中国的分界线,更是民族的脊梁,华夏文明的龙脉。只有在这个层面上,方能理解小说中陆菊人的三分胭脂地的重要意义。《山本》开篇便写:“陆菊人怎么能想得到啊,十三年前,就是她带来的那三分胭脂地,竟然使涡镇的世事全变了。”陆菊人一出场就表现出超出她年龄的成熟与沉稳。她被许给涡镇杨家做童养媳,只要三分地做嫁妆,是因为无意中听到了两个赶龙脉的人的对话,说她家的这三分地是好地方,能出个做官人的。于是,这三分胭脂地就和八里之外的涡镇发生了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