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湖南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心。“九一八事变”后,湖南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活动;战争相持阶段,国共合作,军民协同,众志成城,与敌人血战到底;湖南人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积极支援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广大军民在顽强抗击日军的过程中,构建和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和攻坚克难、血战到底、精诚合作、坚忍不拔的湖南抗战精神,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伟大的抗战精神,他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①在新时代疏理湖南抗战精神,进一步弘扬伟大的湖南抗战精神,对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 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社会各阶层共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湖南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积极投入火热的抗日救亡运动,既有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也有广大三湘儿女和非湘籍爱国人士的重要贡献。正如《香港星岛日报》在对湖南抗战的报道中所指出的:“抗战所以能够一天比一天接近胜利,固由于前方将士的流血效命和后方民众的出钱出力,但各党派、各阶层的团结一致,和衷共济,不能不说是一个有力的因素。”② (一)社会各界构筑起抗日救亡精神文化城 “九一八事变”后,湖南社会团体掀起抗日救亡高潮,积极发起建立抗日救亡组织,以实际行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直接领导和组织的抗日救亡团体,仅在长沙一地就有35个之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抗日救亡团体组织有中苏文化协会湖南分会、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中国记者协会长沙分会、民族解放先锋队等③。这些社会团体是抗日救亡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省城各抗日救亡团体组织反日宣传队,深入大街小巷、各单位、学校、剧场、影院以至村落农舍,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向群众宣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④,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野心,唤起民族的觉醒。抗日救亡宣传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兵营,渗透社会各阶层,提高了民众抗日觉悟,为全民抗战在政治上思想上进行广泛动员,有力地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全国文化界人士汇聚长沙,掀起文化抗日救亡运动,自觉地“把文化工作与抗日救国结合起来”,使文化服务于抗战,激发了湖南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各界文化人士把自己看成是抗日救国力量的组成部分,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空前未有的现象”⑤。淞沪会战发生后,各地文化教育机关纷纷迁入湖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长沙联合成立了“临时大学”。北平民国大学、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国立杭州艺专、中华书局、上海商务印书馆、中央日报社、国际新闻社、东方杂志社等陆续迁到湖南。一大批文化名人、学者如郭沫若、茅盾、闻一多、朱自清、胡愈之、张奚若、吕振羽、翦伯赞、范长江、谭丕模、曹禺、田汉、阳翰笙等约700余人云集长沙。他们“不作战时古城的难民过客,而是抗日烽火的文化传人”⑥,明确提出“全民众的精神武装和物质的武装同等重要”,主张实施“文化总动员”,“用集体的力量去担荷民族抗战的文化任务”⑦。这些文化名人与湖南文化界汇合,高举抗日救亡旗帜,在湖南办学校、书店,编辑出版报刊,举行演讲、巡回宣传、戏剧演出等活动,进行文化抗战总动员,在三湘大地播下爱国救亡的种子。因此,当时的长沙被称为抗战“文化城”。 (二)中国共产党凝聚各界“团结御敌”精神 中国共产党对湖南抗战起了重要的发动和推动作用,极大地鼓舞了社会各界、各阶层、各阶级“团结御敌”的抗战精神。一是在抗战救亡团体中发挥中坚作用。湖南各抗日救亡团体均以团结、爱国、抗日为宗旨,大多数建立了党支部,或是共产党员在其中起骨干作用,使长沙成为当时全国抗日文化的中转基地,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传播中心。湖南文化界抗敌后援会是当时中共湖南地方组织领导下的一个最大的全省性抗日救亡团体,该会成员发展到1000多人。1937年7月9日,长沙各报用大字标题报道了日军进犯卢沟桥和中国军队英勇抗战的消息,中国共产党动员湖南民先队队员和救国会成员宣传中共的抗日主张,号召“国人迅速抵御外侮”,动员组织工人、学生、店员、妇女、文化界和机关职员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以实际行动支援前方抗战⑧。1938年11月12日,长沙各界文化团体在长沙师范学校举行孙中山诞辰72周年纪念大会,周恩来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必须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⑨。周恩来、叶剑英在长沙的多次讲话,鼓舞了湖南人民团结御敌的勇气,增强了抗战必胜的信心。二是在新闻出版界宣传抗日救亡主张。长沙会战前,湖南新闻报刊杂志、图书出版发行业日臻繁荣。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在长沙创办《反日专刊》《抗日特刊》《抗日》《抗日救国》《抗战日报》《观察日报》《中苏》《抗战文化》《前进》等40多种报刊⑩。这些刊物发表大量宣传抗日救亡的散文、诗歌、小说、通讯、报告文学作品,激发人民的抗战斗志。长沙的书店、出版社等由原来的60多家发展到125家,影响较大的有战时书报发行所湖南分所、生活书店湖南分店、大众书店、三一出版社、中华书局等,这些书店和出版社发行《抗战小丛书》《中苏小丛书》《经济丛书》《农民抗战小丛书》以及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抗战论著,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推动了湖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三)湖南地方政府发动民众“毁家纾难”,共赴国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湖南地方政府开展了系列动员群众支持抗战的活动,激发了湖南民众“毁家纾难”的抗战精神和决心。湖南省党政当局,于1937年7月18日邀集省民众教育馆、省农民教育馆、省人民提倡国货救国会、省民众常识指导会、省会民众国术俱乐部、国民党长沙市党部和市政府等单位成立长沙市人民抗敌后援会。24日,长沙市人民抗敌后援会扩大为湖南省人民抗敌后援会,并宣布“本会以统一湖南人民意志,集中力量在党政上级机关指导下,努力抗战工作”,提出“抱定决心长期抗战,团结精神严守纪律,镇定沉着安定后方,肃清汉奸以消隐患,捐款劳军毁家纾难”等作为该会的宗旨(11)。湖南省政府在长沙举办两期民训干部训练班,学员结业后,被派往各地组织训练民众。半年之内,在乡村训练了70多万民众。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任作民说:“张治中开办干部训练班,训练后派往各县工作,把革命的种子都撒播到各县去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