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861(2018)02-0056-1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是欧阳江河诗歌写作的初始阶段,此时他受到时代和地域的双重作用,开始了艰涩玄然、富有实验精神的创造。在这个时期,后来被认为是诗人最重要的“思辨”“智性”等特征,还未完全呈现出来,可以说初期的写作中,欧阳江河经历了一段探索。此前的诗歌潮流从地域、代际、流派等方面对欧阳江河早期写作的身份、传统继承、精神关联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而这个时期的新诗经历着朦胧诗的开展与落潮,在这样复杂而多变的历史波动中,欧阳江河的写作便体现了对时代因素把握的重视。于是在多重诗歌谱系传承关系对写作的影响下,诗人的先锋写作身份在此初步确立,并完成了早期代表作《悬棺》。这篇诗歌在欧阳江河的写作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因为这种写作类型在欧阳江河之后的创作中几乎再未重复,但同时又确立了许多之后写作的基本气象和话语方式。《悬棺》作为写作起点所意味的中断、新的开启以及内质的延续,不仅与时代、潮流等因素对诗人写作的影响有密切关系,而且也显示了诗人冲破自身限度的前瞻意识。 一、先锋的写作身份 欧阳江河的诗歌写作起始,若以最早发表作品的年限为准,是在1979年,即朦胧诗热潮中。他的诗歌审美品格、写作特征都由此开始成型,诗人自己也认为20世纪80年代是他文学生涯中的一笔重要财富。然而他并不属于朦胧诗派,也并不直接作为第三代诗的发起者,广大批评家著述或文学史中,未将他划分在朦胧诗人里,而是归为了借朦胧诗之势而兴起的第三代诗人中,在这一点上,诗歌史和诗歌批评达成了共识。不过欧阳江河虽然在代际划分中属于“第三代”,他在其中仍然具有一个微妙的位置。这种在时间上介于两者之间的身份,那种稍微欠缺的归属感,正是他的写作独立而持久的表征。 欧阳江河并非朦胧诗中的一员,这与他写作所在的地域、时间有关,但另外来讲,人们对他早期写作身份的界定,更多是通过他实际诗歌写作理念和追求来确认的。首先,朦胧诗兴起于北京,而欧阳江河早期写作和诗人之间交流的进行,几乎是以四川为主。包括第三代诗人的主流也在南方,并以四川为策源地之一。这也是诗人写作方向与北方不同的重要原因,有地缘美学的原生性。其二,从年龄上讲,朦胧诗人以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诗人为主体,而第三代诗人是以更年轻的六十年代出生的诗人为主体,欧阳江河介于两者之间,比朦胧诗人更有瞻前的眼光,而比后来之人又更富经验和博学。但在诗歌写作的追求和写作持续的方向上看,显然更偏向于第三代,尽管他的写作确实在开始时追随了朦胧诗的脚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这样的历史情境下,写作追随一种社会风尚是难以避免却对个人诗艺发展有害的,这种气氛虽然能够成就一股力量流传于世间,感染大范围的读者,甚至向主流意识形态发出声讨,但也更容易疲乏,而过早释放掉一种创作蕴含的潜能。朦胧诗人没能将历史的反思持续深入,而欧阳江河却将历史的反思和反映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其中保有了20世纪8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共有的暗示、朦胧的倾向性,也多了他的玄思智性,可以说他的写作始于朦胧诗带起的潮流,但却自发性地、及时找到了新的方向。 新时期的诗歌往往是以流派的形式产生和被论述、评价的。流派可以造成一种声势,以此有力推动一种理念、思想的传播。所以当代诗歌创作群体也常采用确立流派的方式,与不同的话语、写作形成对抗,壮大自己的力量。而从它的侧面来看,这种“扎堆”的行为,也使得“个体的”诗人如果取消了对流派身份的依附,自身价值就会受到损伤,这也造成了“创造”组织,生拉硬扯的现象,如1986年香港中文大学翻译文学中心的刊物《译丛》将欧阳江河划入“四川七君”的称呼中,这是完全不必要的。而这一时期对欧阳江河比较清晰的身份指认,则是1984年前后的“新传统主义”一说。从而,欧阳江河的身份基本被定位在了第三代诗人中。可是当我们仔细辨别第三代诗歌的整体特征时,不难发现欧阳江河以及许多其他四川诗人,如柏桦、翟永明、钟鸣等,他们的写作几乎与第三代诗歌的主流没有交叉,完全是自然而然形成不同写作的。所以将欧阳江河归于“第三代”,是以年龄为依据的代际划分、诗歌主张、美学趣味、经验方式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来的,这种划分比较笼统,没有突出诗人在时代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直到他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进入到更广阔的批评视野中,并显示出他无可替代的价值,才有了更合适的定位。 如此,欧阳江河的身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甚至持续到这之后很多年,定位为“先锋诗人”则是较为合适的,而“先锋诗歌”这一概念的提出也正是在1985年,尽管这一概念在当时并未被广大诗歌界承认其阐释的有效性,但也在未来时期展现了它的概括力。“先锋诗歌”的概念最初涵盖的范围为80年代中后期的诗歌写作,几乎与“第三代诗”“后朦胧诗”“新生代诗”“实验诗”等称谓相当,但因为概念狭义而并没有立刻流行起来。直到90年代这个概念获得了与现实匹配的宽广度,才迅速升值。以“先锋诗歌”为命名的大量文学选编和批评也多了起来。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这里将欧阳江河给予“先锋诗人”这一身份指认,并不是基于他游离在朦胧诗和第三代两者中间而为其写作定位,他的诗歌写作从一开始就具有现代性、文化性、个人意识、综合特征等品质的显现,而这些恰恰是“先锋”所最具自身立场的特性所在。同时,展现诗人个性的写作策略和趣味,随时间推进不断清晰呈现,又沾染了朦胧诗、第三代等文化特性和美学倾向,这也符合“先锋诗歌”扩展了时代内涵中具有包容力的一面。到了90年代知识分子写作被提出后,结合欧阳江河新的创作经验和理论阐释,他的身份则又有了新的指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