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80年末起,地缘政治上的“苏东地区”开始发生剧烈的社会变动,即所谓的苏东剧变。经过近30年①的发展,这个地区的社会制度、国家结构、地缘政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统一的苏联模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其中尤以西方模式为主。由于原有的特征已经没有了,“苏东地区”变成“原苏东地区”。在这一过程中,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成为新的德国,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联邦制国家解体,取而代之的是23个新的民族国家。加上国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五国,“原苏东地区”一共就有28个国家,它们分别属于欧亚大陆不同的次区域。其中,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位于欧洲东部,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位于波罗的海,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中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波兰位于中欧,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位于东南欧。这六个不同的次区域在地理位置、地缘政治、历史传统、民族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差别很大,区域内的各个国家在政治发展、经济发展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差别也很大。这些差别就成了“原苏东地区”最近30年发展的基本底色,映衬的是多样化和复杂化国内政治、地区政治和国际政治。 一、一元的“苏东地区”和多元的“原苏东地区” “苏东地区”和“原苏东地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苏东地区”是冷战期间的地缘政治概念,包括苏联和地缘政治上的东欧八国,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原苏东地区”是由“苏东地区”演变而来的,包括苏东剧变之后在地理上位于原来苏联和东欧版图内那些延续下来的国家和新出现的国家。但在存续时间、内涵和性质上,“苏东地区”属于消失的,而“原苏东地区”则属于现存的。从社会发展模式上说,前者是一元的,而后者是多元的。 1917年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开始时称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1922年12月组建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简称苏联)。在地理位置上,苏联虽然横跨欧亚,但重心在欧洲东部,地理上属于东欧国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已存在了近30年。在这过程中,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以政治上过度集权、经济上过度集中的社会发展模式②,称苏联模式或斯大林模式。③ 地缘政治上的东欧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八国组成。与苏联相比,“东欧”的情况要复杂得多。第一,在地理位置上,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和匈牙利位于中欧,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地区);第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些国家与大国的关系比较复杂。比如,在法国的支持下,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三国建立了具有军事政治联盟性质的小协约。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民主德国是德国的一部分,匈牙利、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站在法西斯一边,属于轴心国。波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亲法国和英国,但都没能逃过被法西斯国家侵略和占领的命运。其中,波兰1939年被德国和苏联瓜分。但是,无论哪一类国家在外交上都没有与苏联结盟的;第三,这些国家在政治制度上有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有的是君主国,德国还是法西斯国家。在经济制度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但发展程度上差别很大,有的是发达工业国,有的是工业—农业国,有的是比较落后的农业—工业国甚至是农业国。总之,它们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没有共同之处,基本上属于实行西方模式的“欧洲国家”,只是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差别很大。 然而,是什么因素促成差别如此之大的苏联和这些国家走到一起,组成了“苏东地区”呢? 有关这些国家在战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国际关系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世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著述都比较强调这些国家的某些共性,如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意愿,反抗或抵抗法西斯运动等。④毫无疑问,这些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因素,但是,最重要的还不是这些。比如,从共产党的力量角度说,在后来这些成为“东欧”的国家里,共产党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存在了,但总体上说都是规模较小,处境艰难,活动有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们也只是反法西斯抵抗力量之一。战后,除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两国的共产党外,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战后初期在国内政治生活中甚至还不占主导地位。高放先生主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教本》这样写道:“无产阶级的领导组织共产党也已建立,虽然绝大多数在国内都处于非法地位,但已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⑤相比而言,在后来成为“西欧”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和希腊等,共产党不仅人数甚众,而且拥有可观的武装力量。1945年底,意大利共产党有党员177万,法共有党员81万。⑥在希腊,“希共党员多达40万人,人民解放军拥有正规军7万多人,民族解放阵线有成员150万人。他们控制着全国2/3以上的地区”。⑦可是,“东欧”和“西欧”的共产党后来的命运却不尽相同甚至恰恰相反。力量较弱的“东欧”的共产党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者,而力量较强的“西欧”的共产党只能在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中求生存谋发展。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苏、美、英等大国对战后欧洲的势力范围划分,使这些国家分属苏联和美国控制的两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