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在经济工作中,应讲求效益,这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么,宣传工作,或者更确切地说,报纸的理论宣传工作要不要讲求效益? 回答是肯定的。 理论宣传是报纸宣传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报纸的理论宣传又是整个理论宣传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报纸理论宣传的重要性,似乎不用多说,人们就可以罗列出一大堆道理:理论影响人们的观念;改革开放新时期解决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离不开正确的理论;“理论有很强的导向作用”等等。然而,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致使如此重要的一项工作却出现了异常的艰难,换句话说,报纸理论宣传的社会效益还不尽如人意,对于作为受众的读者来说,不爱看。许多读者翻开报纸一看是理论版,顶多是溜一眼标题而已。不看文章内容,那么理论就无法去影响人的观念,指导其行动。另外,对于从事专项理论宣传的理论编辑来说,心中自然知晓此项宣传的重要,也明白自己所身负的重任,但困难的是: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种严肃而又严谨的任务下,又要使读者爱看,增强其可读性。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充分发挥报纸理论宣传的作用。许多报纸理论编辑碰面常说的一句话是:办起来太艰难了。由此看来,摆脱理论宣传举步维艰状态,更大地发挥其效益,已成为摆在当今从事理论宣传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异常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 一 理论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活脱脱的社会实践之中,才能永葆其催人奋进的生命活力。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原则。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然后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发展理论,从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判断理论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理论对既存现象或事实反映的逼真度。正如恩格斯所说:“我写作不是为了永世长存,相反的,我所关心的是直接的当前的现实。”理论是否联系实际,是否反映现实,对于党报的理论宣传来说尤为重要。 党报作为党的喉舌,要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这是天经地义的事。现在,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新闻媒介既要强调舆论的导向作用,又要重视发挥过去一度被忽视了的服务功能即指导性。党报的理论宣传也是如此。 回顾以往,读者常常对理论文章、理论宣传敬而远之,其原因就是:我们的许多理论文章远离实际,置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不顾,常常是就理论谈理论,或泛泛而论空洞无物,或只注重在概念上推来推去。那么这样的理论有何存在的必要,其价值又从何谈起呢?这正如马克思说过的一句话:“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有人埋怨,我们现在许多报纸的理论版面读者不爱看或看不懂,是缘于国民的理论素质太低,没有理论兴趣,这或许有一定道理。可试想一下,一篇理论文章,如果谈的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举的是大家熟悉的事例,说的是人们不敢说、不肯说、不想说、想说又说不出来或说不清楚的问题,这样的文章,能不受到读者欢迎吗?因此,理论宣传在把握时代脉搏的前提下,必须注意当前改革开放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从当前改革开放的实践看,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上,当前尤其要进一步解除人们在姓“社”“资”思想上的禁锢。另外,诸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如何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随着改革的深化,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劳动、工资、奖金分配制度和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将要发生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都是实践中人们所关心的,又急需理论宣传讲深讲透的问题。 另外,为发挥理论宣传指导性,地方党报除了讨论本地问题以外,还应把视角放开,可吸收兄弟省、市、自治区的先进经验,及时转载或摘登各地新的理论成果,介绍发达地区和开放城市的理论实践经验,甚至可以有选择地批判地介绍一点世界理论新成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服务。 二 当前一些地方报纸理论宣传不讲求表现形式,也是理论宣传读者群狭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写作模式上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我写你看、我说你听、注重灌输,一灌到底的呆板的方式,党报应当保护引导读者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应有意识地打开交流渠道,完善交流的环境,创造交流气氛和条件,在报纸上开辟便于交流的栏目。《解放日报》理论专刊的头条采用的“访谈录”形式发表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理论文章,如《知识产权及其法律保护》、《计划与市场问题的几个想法》、《上海如何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在希望的热土上》等等“学者访谈录”,由记者提问、学者回答、一问一答,论题论点明确,免去了文章开头结尾、起承转合等多余笔墨,活泼、醒目且问题带有针对性、群众性,回答具有权威性,吸引人看,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理论文章的文风应力求通俗化。《左传》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俗话也说:“笔锋幽默方传远,文带感情易动人”。报纸理论文章不可否认是论理的,但并非论理的文章写得越干巴就越好。相反,应该强调的是要生动、活泼、讲朴实的道理。理从事出,事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所以写出文章应有血有肉。工人日报的《理想与道德》专版,读者之所以爱看,就是理论文章通俗化了。这个专版中有些文章采取答读者问的形式,把读者迷惑不解的问题通过谈心讲给你听,读者感到亲近,也看得懂,接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