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现象级的综艺节目无疑要数《中国有嘻哈》。本文不拟从传播学或娱乐资本等角度对《中国有嘻哈》进行分析,实际上这样的分析已经相当充分,它们主要将该节目的成功归功于如下几点:节目制作方视频网站爱奇艺相对于传统电视台的优势,它可以更迅疾、灵活地回应和引导受众的反应;美剧式悬疑剪辑方式使得整个节目贯穿着悬念、冲突和反转;对于赛制的精心设计和对于竞争性的突出;节目、广告和其他周边节目的一体化设计;(以及笔者认为最为重要的)对于整个嘻哈文化①的依托,它使得《中国有嘻哈》不仅仅是一个音乐类选秀节目,而是某种青年亚文化的展示。本文着重于从文化政治的角度,对这一节目以及嘻哈这一在世界范围内日渐风靡的青年亚文化进行分析。 一、真人秀的辩证 《中国有嘻哈》之所以成功,是由于迎合了“真”和“秀”的辩证:“真”代表的是真实,人们总是希望在真人秀中看到一些真实的东西,这种真实既可能是对真实性格的展现,也可能是对现实环境的反映,尽管那只是摄像和剪辑抽取的真实;“秀”则代表的是,人们在对真实的诉求之外,还渴望看到戏剧冲突或夸张效果。简言之,人们想既看到真实,又娱乐自身。真人秀需要以一种“秀”的形式展现“真”。把握好这种张力关系,几乎是每一档真人秀成功的必要条件。 曾经的现象级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早年的成功即可以证明这一点。它首先突出了歌唱的专业维度,这是对此前以“毒舌”“奇葩”等来博眼球的“非专业”歌唱选秀节目的反拨。对歌手声音本身的重视甚于对外形的重视、对歌手之经历的强调,旨在制造某种回归“本真”的效果,而这种回归又恰恰为其“秀”增加了砝码。例如,“转椅”这一为了强调在音乐中“听”比“看”重要的设置,本质上却是为了增强舞台上的视觉效果。如果说“专业”是该节目的第一关键词,“梦想”则是第二个,选手介绍VCR、导师与选手的问答通常围绕这一关键词展开。歌唱背后的故事增强了观众聆听的共情,而这些故事无论是漂泊异地,还是父子反目,其实都是围绕“梦想与坚持”这一剧情展开的。这一主题确实曾经铺陈出许多感人也不乏真诚的剧情,但命题作文式的安排难免会导致重复,何况“梦想”本就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极易被表述为一种空洞和虚妄。由于后继乏力,本来是为了增加“真实”而设置的环节,反而会变得虚伪,这是此类歌唱节目除了人才匮乏之外的一大硬伤。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世甚至取而代之也就顺理成章了。对于许多网友来说,那些高呼“我最厉害我超猛”“我就是要钱要出名”的嘻哈歌手,要比哭诉“我好惨我好努力”“我就是要唱歌”的歌手真实得多。嘻哈歌手们喜欢说的“keep it real”(保持真实),确实是《中国有嘻哈》这个节目最为重要的成功秘诀。 所谓的“real”,在这个节目里有好几层意思。最为根本的意思是节目里说的“做自己”或“follow your heart”(跟随内心),简而言之,就是个性或者态度上的真实。诚然,《中国有嘻哈》的成功与整个节目的构思、嘻哈文化的魅力、“神乎其技”的剪辑、对竞技性和对抗性的突出都有密切关系,但这一切本质上都建立在选手个性的基础上。如果说以“超女”等为代表的第一波选秀节目强调偶像多于专业、强调个性魅力多于音乐水准的话,那么,以《中国好声音》为代表的第二波选秀节目则转而强调专业多于偶像。但实际上,大众对偶像或个性的诉求,往往还是会压过专业。这或许就是吴莫愁等《中国好声音》出来的歌手在商业上最为成功的主要原因,能被观众记住的往往是最具个性和辨识度的声音或形象,但其未必最专业。《中国有嘻哈》的横空出世,很大程度上在偶像和歌手、个性和专业之间达成了某种平衡。一方面,作为一种已经相当成熟、却又还不为大众所熟悉的音乐风格,嘻哈有足够多的专业“黑话”去哺育观众的求知欲,比如“单押”“双押”“Diss”(嘻哈歌手通过歌曲的相互攻击)等等。另一方面,强调“态度”的嘻哈歌手几乎每一个都个性鲜明,足够让观众记住。他们既有时尚个性的装束,又有足够的语言能力去表述比“我就是爱音乐”更复杂有趣,也更“真实”的内容。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嘻哈歌手所展现出来的个性是较为男性化的,甚至不乏大男子主义,进攻性、率真性和讲义气成为了这些歌手(无论男女)个性上的共性。抛去性别政治的视角不谈(嘻哈文化中包含的某种对女性和同性恋族群的歧视,是常被研究的话题),观众对于这种个性的青睐,可能多少也跟对近几年来在各种选秀和《奇葩说》《金星秀》等综艺节目中某种“敢曝美学”②的审美疲劳有关。 “real”的第二层意思是对节目规则的打破。正如选手PG One所抱怨的,该节目总是在前一天才确定比赛规则,这一规则却又经常因为各种例外而被打破(例如潘玮柏挽回学员、信退出帮唱等事件)。然而,正是这种对规则的随时冲破,让节目的戏剧冲突更足,也让观众觉得更加真实,似乎节目总是在超越自己设定的“套路”。这一点,在同档期的另一真人秀《极限挑战》中也表现得较为明显。该节目往往呈现为参与明星们与导演斗智斗勇的架势,节目原先设定的规则经常被不断打破、更改,有时甚至会演化为明星们自导自演的“Free Style”(自由即兴发挥)。 不过,在电视机面前,一切反规则和反套路最终又形构了节目最后的规则和套路,在无远弗届的摄像机和电视机面前,似乎没有什么能够真正超乎娱乐,包括“真实”。无论是选手们的个性,还是对规则的打破,当它们最终呈现于屏幕上时,它们到底是“真”,还是“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