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233 文献标识码:A “心灵与身体具有怎样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又难解的问题,它大致可以分为本体论的问题、认识论的问题以及语义和语用的问题;而本体论的问题最为关键:心灵是什么,它的本体论地位如何?心灵与身体是如何关联的?①对于亚里士多德来说,这是他的自然哲学和形而上学交汇处的重要主题。但亚里士多德持有怎样的观点不仅对于他的评注者们而言是难解的,而且在当代心灵哲学中亦有诸多争议。当代心灵哲学对亚里士多德发展出种种不同的解释,研究者们多把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看作自己学派的思想先驱,无论是物理主义者、二元论者还是功能主义者。 关于亚里士多德论灵魂与身体的问题,M.纳伊恩(M.Nuyens)曾提出发展论。他认为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之关系的认识有三个发展阶段:他从早期的柏拉图式的灵肉二元论,经历了把身体看作灵魂之工具的中间阶段,最后在《论灵魂》中得出灵魂是身体的形式。②因此,纳伊恩认为亚里士多德对灵魂与身体之关系的理解至少存在着两种不相容的观点(即早期观点与后期观点),并以此来划分他的著作顺序,例如《劝勉》和《欧德谟斯》是早期的著作,动物学作品(除了《论动物的生成》)、《论自然诸短篇》以及《尼各马可伦理学》属于中期作品,而《论灵魂》是最晚期的作品。这个观点曾得到许多研究者的认可,例如罗斯和里斯。(cf.Ross,1957:73;Rees,1960:198) 然而,发展论的观点遭到了相当普遍的质疑,而纳伊恩关于亚氏灵魂学说的三个发展阶段的解释也在严峻的理论挑战中被逐渐瓦解。③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们相信《论灵魂》代表了亚里士多德对灵魂问题的基本看法,它与别的文本对这一问题的描述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就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本文并不打算反驳纳伊恩及其发展论,我们相信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他的解释是靠不住的。我们把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观称为“质料形式主义的”(Hylomorphism);但是,即便承认“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就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我们仍然面临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研究者们对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究竟意味着什么”存在着许多争议。 当代学界占据主流地位的是这样一种解释:灵魂是特殊的性质(即具有倾向性的性质)或者一组具有倾向性的性质(a set of dispositional properties),身体是这种性质的载体,即它拥有这些性质,因此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因而类似于属性与物质实体的关系。J.巴恩斯(J.Barnes)在《亚里士多德的“心灵”概念》一文中明确地把灵魂看作身体的属性,并认为这是亚里士多德对心灵哲学的巨大贡献。他说:“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定义的重要特征是:他不把灵魂视作一个实体,像心脏或大脑那样的实体,而是视作一种性质,像生命或健康(这样的性质)。”(Barnes,1972:103)他认为亚里士多德把“灵魂”定义为身体的某种“能力”(
),这意味着灵魂是物质实体拥有的某种属性。 当然,灵魂作为“性质”的所指是宽泛的。有些学者认为灵魂是“结构”,而身体是“体现这种结构的物质构成”,例如J.阿克里尔(J.Ackrill)。④有些学者认为灵魂是“功能”,而身体是“实现这些功能的物理构造”,例如M.努斯鲍姆(M.Nussbaum)、M.韦丁(M.Wedin)、K.V.维尔克斯(K.V.Wilkes)等人。⑤还有的学者认为灵魂是从物理构成中涌现出来的、不可还原的、具有原因效力的性质,而身体是这些性质的物理基础,例如卡斯顿(Caston,1997:332-333)。因此,像努斯鲍姆这样的功能主义者,还有像卡斯顿这样的“突现论”者,无论他们在对待灵魂是什么的问题上有怎样的差异,他们都把灵魂看作身体的某种属性,以及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的关系理解为属性与物质实体的关系。 这种解释我们称为“属性主义”,⑥它的流行或许与物理主义在当代的兴盛有关,因为它的本体论预设与物理主义是兼容的;甚至它的一些分支,例如突现论,就是弱版本的物理主义。“属性主义”的解释和物理主义一样把质料或物质实体看作终极实在——即它们是本体论的基础,而形式是依赖这个基础而存在的属性。 然而,这个理论预设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是不可接受的。我们举出两个最重要的理由。首先,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质料或物质实体是终极实在,相反,只有“形式”才是绝对意义上的实体和本体论中的奠基者。他说:“形式优先于质料,它比质料更具有实在性,由于相同的原因,形式也优先于可感实体。”(《形而上学》1029a5-6)其次,亚里士多德不认为形式是质料或物质实体的任何“属性”,形式不是属性,而是“本质”和“实体”(《论灵魂》412a6,412a21)。因此,“属性主义”解释是一种“范畴错误”。灵魂被定义为像知识那样的“第一现实性”并不意味着它是具有倾向性的“性质”,相反,它是生命体的内在原则(
);另一方面,倘若亚里士多德接受“属性主义”的解释,那么他就应当认为“灵魂是身体的和谐”——因为“和谐”恰好是“结构”“比例”“状态”这样的属性,但他拒绝了这种观点。他说:“引起运动的能力不可能属于和谐,而人们都认为这是灵魂的特征。我们可以恰当地说健康是一种和谐,但不能说灵魂是一种和谐。当我们试图把灵魂的主动作用或被动作用描述为一种和谐时——但它们很难被调和,这里的谬误就更明显了。”(《论灵魂》407b33-408a5)因此,从亚里士多德对“和谐论”以及“属性主义”的反驳来看,他认为灵魂是实体,并且灵魂与身体之间存在着因果效用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