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增速趋稳、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为适应并深化这一变化,亟须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改革,使高校能与时俱进,升级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的需求。 教育部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将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来,把办学定位转到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把办学模式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201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发布,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这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产教融合概述 (一)产教融合概念的提出 产教融合,即产业企业和教育单位两大创新主体围绕同一个使命,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各自职责,相互协作支撑,实现共赢发展而构成的深度交叉融合。其理论基础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亨利·埃茨科威兹与荷兰学者劳埃特·雷德斯多夫提出的“三螺旋”分析工具,即高校、政府、产业三个创新主体在合作模式和创新机制中相互交叠、渗透,每一个主体在扮演原有的角色之外,还表现出其他主体的一些特征,某个主体在完成自身在合作中承担的工作的同时,也履行其他主体在合作中的一些职能,使每个主体本身的功能和结构都得到调整,总体呈现三螺旋上升的状态[2]。这一理论深刻分析了高校、政府和产业三者各自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之中的关系和职责,为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接社会需求提出了解决方案。 (二)产教融合在国内外高校的应用 美国高校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参与到行业企业活动中。学生在参与企业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将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直接应用于社会创造中,也更加客观、便捷地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这一深度融合,形成了现在全球瞩目的独特的硅谷模式、MIT模式,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日本从政府层面出台相应政策,引导企业和大学开展深度合作,实现大学与企业的良性互动,把培养学生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模式来开展:企业和高校共设研究中心,进行共同研究、委托研究等;企业和高校共同开发高校学生实习、教育计划;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移机构向企业转移。 我国国内已有部分高校将产业资源引入高校人才培养各个环节,丰富教学资源,设计教学环节,开设多元教学途径,培养创新创业优秀人才。高校与行业企业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赴企业基地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聘请企业家、HR等专家进校园开展深度交流,提高学生对就业创业环境的认识,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和要求,帮助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职场。如2016年,浙江理工大学与浙江卓尚服饰集团、杭州灯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尚+众创空间”,全力打造全国时尚类产业孵化器。在共建过程中,集团公司提供“物理空间、产业资源、市场渠道、创业基金”等基本设施和资金,对口的高校每年选拔一批有强烈创业意愿、较强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优秀团队及大学生进驻“尚+众创空间”进行发展。灯火科技作为“尚+众创空间”的管理方,既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专业的过程指导和咨询,又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困难,整合集团公司和高校双方资源,给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二、产教融合在高校“众创空间”中的应用 (一)“众创空间”与产教融合 “众创空间”一词,从“创客空间”发展而来,是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1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的新名词。李克强总理强调:“确定支持发展‘众创空间’的政策措施,为创业创新搭建新平台。”[3]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众创空间”,根据建立主体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企业内部创新部门构建的“众创空间”。企业重视全方位创新或因自身发展需要创建新部门,开展技术创新等研究工作而成立“众创空间”。这在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比较多见。二是企业转型建立的“众创空间”。随着国家对“众创空间”建设的高度关注和持续的政策刺激,很多小微企业看到了商机,转型创建或者整合资源开创“众创空间”,一方面有效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整合资源帮助更多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三是高校建立的“众创空间”。高校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结合学生对创业实践的真实需求,依托自身的实验室、场地、资金、师资等资源优势所建立的实践平台。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众创空间”,为创业团队提供场地、小额资金支持,配备相应的创业导师,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了支撑,丰富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式,提升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效果。 高校产教融合在“众创空间”运用,就是将高校内学生创业群体所需要的各类创业资源集于一体,较好整合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产教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在实现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基础上,更加凸显以下三个特征:(1)聚焦垂直产业领域。任何类型的创业活动都属于某个行业细分领域的创新活动,在经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产业资源支撑。产教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依托某一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丰富的产业背景知识,大大提高“众创空间”的孵化质量。(2)整合全链条创业资源。产教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的构成主体是行业企业、高校、第三方运营公司。企业拥有场地、技术、生产、市场资源优势,高校拥有场地、科研成果、教育培训等优势,第三方运营企业拥有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社会资本、人力资源等优势,三者结合可以有效解决创业者遇到的问题和困惑。(3)提供专业化创业服务。全链条的创业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专业化创业服务打下坚实基础,而企业、高校、第三方的人力资源优势又为专业化服务提供了人力保障。这样,高校“众创空间”能够为大众创新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