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18)03-0001-08 一、中国古代士大夫含义的变化 士、大夫这两个称呼,早在西周时已经出现,但其含义与后来所称之士大夫大相径庭。当时他们只是分封制度下作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五个贵族等级中地位最低的两个等级。大夫和士虽地位不高,但天子、诸侯和卿除了享有封土和人民以外,几乎不问政治,而将治理百姓、管理刑狱财赋、出兵打仗的事务分别交由大夫、士和某些武臣处理,士和大夫在诸侯国中作用之大,也就不言而喻。当然,这时候的大夫或士,只有职务上的分工,并无文武上的区别。 春秋后期至战国,士的力量逐渐壮大,出现了学士、策士、方士等,某些庶民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上升为士,士的作用甚至超过了大夫。不过,当时尚未有将士和大夫前后相连的叫法,士和大夫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是多方面的,如作为贵族后裔的孔子,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又以六艺教育学生,所以在孔门72弟子中,就不乏文武双全之人。 大约到战国时期,随着分封制的衰落,士大夫的称呼正式出现。据史书记载,公元前314年,秦为拆散齐楚联盟,愿意献出商于之地600里,使楚断绝与齐的关系,楚王为此欣喜不已,“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谷不烦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1]卷四 这条史料说明,当时的“士”与“大夫”已经连在一起作为一种单独的称呼。但是,既然“士大夫”等同于“群臣”,那么战国时期的“士大夫”依然不分文武。 西汉建立后,人们习惯于借用旧称,将地位崇高、只是坐而论道而不负责具体事务的王、三公以外所有文武百官和智能之士,统称为士大夫。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高帝亲率士大夫,始平天下”的记载。[2]卷一○ 公元前198年,汉高祖下诏曰:“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贤士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3]卷一 三国学者王肃,在论及古代官制时,称引他书,并据此解释道:“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4]卷一三 又,《汉书》称赞卫青云:“大将军遇士大夫以礼,于士卒有恩。”[3]卷四五 以上所言之士大夫,当然也都包括了武臣。 东汉时,士大夫依然不分文武。建武元年(25)四月,诸将多次推戴刘秀登上帝位,刘秀假装不允,前将军耿纯进言道:“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于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今功业即定,天人亦应,而大王留时逆众,不正号位,纯恐士大夫望绝计穷,则有去归之思。”[5]卷一 三国时,诸葛亮劝刘备称帝,也有类似表述,他说:“今曹氏簒汉,天下无主,大王刘氏苗族,绍世而起,今即帝位,乃其宜也。士大夫随大王久勤苦者,亦欲望尺寸之功如(耿)纯言也。”[4]卷三五 以上所称之士大夫,同样包括了文臣和武将两种人。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后逐渐有所变化。① 到南北朝,随着察举制的盛行和察举中对考试要求的加强,许多能够通经、对策的读书人,往往由秀才、孝廉而踏上仕途,所以在那时,社会上有了“学家多士大夫”的说法。[6]卷九六 北齐建立不久,大行台郎中杜弼以为,当时“文武在位,罕有亷洁”,他向高祖高欢提出加强法制的建议。对此,高欢解释道:“天下浊乱,习俗已久。今督将家属多在关西,黒獭(按指北周太祖宇文泰)常相招诱,人情去留未定。江东复有一吴儿老翁萧衍者,专事衣冠礼乐,中原士大夫望之以为正朔所在。我若急作法网,不相饶借,恐督将尽投黒獭,士子悉奔萧衍,则人物流散,何以为国?尔宜少待,吾不忘之。”[7]卷二四 说明到南北朝时,士大夫这一称呼已逐渐与有文化知识的士人产生了紧密联系,武臣开始退出其中所包含的范畴。 进入唐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考取进士,备受荣耀,他们往往由此升任显宦,因而士大夫正式成了具有相当文化知识和一定地位人的专称。唐高宗时,宰相李义府“耻其家代无名”,命礼部郎中孔志约等人重修《氏族志》,规定:“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由是搢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皆号此书为‘勋格’”。[8]卷八二 由此可见,时至唐代,在文臣眼中,武人不仅已被排斥在士大夫之列,而且还颇受轻视,只有取得一定地位和出身的读书人,才有可能被称为士大夫。 宋朝从立国之初起,就确立了“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从宰相到地方行政长官,无不由进士进身。即使遇到战争,武将的行动也必须受文臣指纵,故武人地位更加低下。如仁宗朝抗夏名将狄青(1008-1057),因是行伍出身,后来虽然官至枢密副使(正二品),仍终生不敢用药除去早年当士卒时刺在脸上的“面湼”。[9]卷二九○ 他后来常受文臣猜忌,终于惊怖而死。其他武臣在文臣面前,也无不战战兢兢,惟恐触犯禁忌。故自宋朝起,文武已判若两途,虽然门阀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士大夫已成为社会上备受尊敬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