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18)01-0080-0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我国相继推出了“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计划,支持研究型大学迈向世界一流的行列。在一流大学建设计划的推动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在世界大学的排名快速上升[1-2]。伴随着高校学术产出成果快速增长,一流大学发展的内在机制还有待健全,其中经费投入机制的完善值得重视。高等教育学专家Salmi(2009)指出,一流大学的首要特征就是充足的经费[3]。通过一流大学建设有效提升高校的经费吸纳能力,减少一流大学发展对重点建设财政投入的依赖,是促进一流大学持续发展亟待重视的财政问题。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双一流”建设),其中也指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政府、社会、学校相结合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元化投入、合力支持的格局”。 一些研究显示,在日本、德国、北欧等发达国家,政府的一流大学建设投入具有“累积效应”(Cumulative Effects),即通过政府的项目投入,可以吸引其他各类主体的经费投入一流大学的建设,从而构建学科长期的资源吸纳能力。在政府的项目建设结束后,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仍旧能够持续发展[4]。另一方面,政府在一流大学建设中投入大量的经费,也可能存在“挤出效应”(Crowd-out Effects)。有研究者指出,高校的研究者可能因为获得政府的资助,而减少与企业的合作[5]。获得一流大学建设支持的高校也可能面临这种情况,充足的政府经费可能降低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动机,从而不利于实现产学研的融合以及学术研究的推广运用。 本研究利用我国部属高校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对以上研究问题展开实证分析,重点考察我国过去一流大学建设对科研经费是否产生了“累积效应”,主要关注两方面的问题:(1)一流大学建设是否对不同类型和来源的科研经费具有累积效应?(2)是否通过累积研究经费,一流大学建设有助于提升各类科研产出水平? 二、文献回顾 国外有不少研究探讨了政府经费投入对科研经费的影响,较多关注的是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6],少数研究关注政府投入对高校获得企业经费的影响。David(2000)等研究者指出高校获得的政府投入与企业投入之间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性的来源可能是由于政府投入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投资,提供仪器设备,从而降低了长期的科研成本,可以吸引企业对高校的R&D投入[7]。Jensen(2010)等研究也指出,政府投入与产业投入之间存在“战略互补”关系,政府投入会提升高校的科研产出能力,进而增加企业经费投入产出的边际效率[8]。此外,获得政府投入还发挥了“信号”作用,获得较多政府资助的高校可以向外界传递其研究竞争力更强的信号,进而可能吸引更多企业等私人部门的投入[9]。另一方面,也有一些研究探讨了政府投入对高校获得企业经费的“挤出效应”。一些研究者指出,由于学者申请经费和进行研究的精力有限,因此获得了政府经费可能降低学者对其他类型经费的申请需求[10]。 在实证研究方面,Muscio(2013)等对意大利所有高校工程和物理研究的院系进行分析发现,政府经费增加有助于增加高校与企业的合作[11]。Lanahan(2016)等学者的研究发现美国联邦政府资金具有增多米诺效应,可以增强其他经费水平。他们发现每增加1%的联邦研究经费,非营利经费增加0.411%,州和地方政府的研究经费增加0.217%,企业的经费则有0.468%的增长[12]。 少数实证研究分析了一流大学建设计划对经费的“累积效应”。Bloch(2016)等学者研究了丹麦的卓越研究中心(COE),他们发现额外经费吸纳规模和COE项目投入规模基本一致,其中政府经费增加了55%,来自私立部门经费增加了26%,来自欧盟等国际组织的经费增加了19%[13]。研究还发现,对于大规模COE,在资助持续的10年时间内科研表现有下降趋势,而对小规模的COE则呈现上升趋势。Ida和Fukuzawa(2013)对日本的21世纪卓越研究中心(21COE)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该项目促进了生物、人文、机械工程和医学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增长,提升了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和医学的引用数量,但对数学和物理的引用有显著的负面影响[14]。 在我国,一些研究探讨了一流大学建设对科研产出的直接效果。虽然有些研究者认为“985”建设显著提升了高校的科研产出水平[15],但也有一些研究发现,“985”“211”等重点高校建设实施后,高层次的院校的科研产出增长速度低于较低层次的院校[16-17]。已有研究中,对一流大学建设对高校科研产出的影响机制探讨还较为欠缺。本研究将关注一流大学建设对科研经费投入的作用,并对一流大学建设效果的持续性提供政策启示。 三、研究方法 (一)数据 本研究采用2000-2013年54所部属高校科技统计汇编的统计数据。研究使用到的因变量有两组:一组是各类高校科研经费收入,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三类不同领域的研究拨入经费,以及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两类来源的经费;第二组因变量是高校的科研产出,包括国外、国内论文数量、专利授权数量以及专利销售金额。研究主要的自变量为过去1-3年是否获得“985”工程支持;研究的控制变量包括:前1年各类科技活动投入人员数、科学家所占科技人员比例、经费对数以及科研水平因子。其中科研水平因子根据高校四类科研产出指标行主成分分析,综合为一个因子后计算而得。各变量的主要描述性统计分析见表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