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9年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规模迅速扩张时期。及至2016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提前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40%目标,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伴随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国家适时提出了建设“双一流”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战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事实上,无论是高等教育大国,还是高等教育强国,都是建立在与他国比较的基础之上的。高等教育大国,主要强调人数之多、规模之大;高等教育强国,主要强调质量之高、学术之强。因此,从学术视野下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路径,无疑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为什么是学术:基于高等教育竞争的核心元素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为什么强调学术之强,这是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理论问题。毫无疑问,一个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一流大学”和数量众多的“一流学科”,而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是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和学科之间竞争的结果。学术能力强弱之于学科的重要性无须赘言,对于大学同样如此。伴随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各国大学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问题是,我们国家的大学凭什么与别国大学竞争,进一步来讲,我们与其他国家大学主要是竞争什么。这必然涉及大学资本多样性的问题,因为大学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大学间多样资本的竞争。根据前人研究成果,结合大学组织特点,我们认为,大学至少拥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学术资本等。所谓大学学术资本,就是大学通过自身所拥有的稀缺性专门知识、技能等高深知识,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中,形成学术成就和学术声望,以符合学术内在规律的道德标准为约束,通过内外部交换,进而实现价值增值、提高自身存在和发展竞争力的资源总和。由高深知识带来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声望,是衡量一所大学学术资本多寡的重要指标。 经济资本的多寡并非大学之间竞争的核心要素,中世纪时期,行会性质的大学既没有稳定的校舍,也没有图书馆、实验室,但是大学仍然得以产生并发展壮大。中世纪的巴黎大学和博洛尼亚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学之母”,依靠的是学术成就和学术声望的联结和影响。社会资本也非大学之间竞争的核心元素,19世纪的德国大学能够在国家一元资助下,迅速超过其他欧洲大学并登上世界高等教育之巅,依靠的是对“纯粹知识”的追求,对真理的不懈探求。大学是从事高深知识的场所,这一基本性质界定了学术资本是大学诸多资本中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本形式。基于高深知识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声望的竞争,既是大学竞争的核心元素,也是高等教育竞争的核心元素。当大学的学术创新思想趋于泯灭,当大学掌握的高深知识趋于陈旧或者不再稀缺,大学的学术声望必然滑落,大学在竞争中也就处于劣势。中世纪萨莱诺大学的没落,为学术之于大学竞争的重要性提供了鲜明例证。 二、什么样的学术:高等教育强国演变的历史回顾 在澄清学术之于大学竞争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学术。换言之,在当下世界高等教育急剧变革时期,什么样的学术可以让我们国家的大学后来而居上,可以使我们由高等教育大国崛起为高等教育强国。简单回答这一问题,无疑是创新的学术。如此回答尽管正确,但不具有可操作性。学术如何创新,朝着什么方向创新,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 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可以清晰发现学术变革伴随着高等教育强国演变的轨迹。中世纪时期,以神学统摄的学术发展占据主流,当时神学研究的重镇巴黎大学声名显赫,从而也使得法国成为中世纪学者心中的学术麦加。及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神学统摄学术已渐成明日黄花,英、法、德三个国家走上截然不同的面向。在19世纪中期以前,以牛津、剑桥为代表的英国大学醉心于古典学科和绅士教育,文学在学术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法国在取缔巴黎大学等传统大学的废墟之上,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功利主义为导向,建立起大学校,技术在学术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文学过于浪漫,技术过于功利。英法两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地位,很快被以唯心哲学为统摄的德国大学所取代。强调学术自由,追求“纯粹知识”,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大学理念,很快使德国大学成为世界各国大学的效仿对象,并使德国引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长达百年。19世纪中后期,在德国大学沉迷于脱离生活实践的哲学统摄之时,大洋彼岸的美国大学,一方面主动吸收德国大学精髓,另一方面积极融入本土文化特色,建立了以实用科学为统摄的学术发展理念,从而使美国逐渐代替德国在世界高等教育的领先位置。如果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拐点,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地位也已长达一个世纪。如今,以实用科学为导向的美国大学历经百年强盛,已经呈现出诸多困境与危机,大学经营产业化、管理公司化、学术资本化等,不但引起美国众多学者的忧虑,而且引起全球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者的广泛关注。可以预见,未来的学术发展理念必然建立在超越实用科学、规避学术资本化的基础之上! 三、如何发展学术:特色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展望 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移植,这对于建设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借鉴德国、美国的高等教育强国之路,不难看出,两者都是在充分吸收强者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本土文化,形成独特学术发展理念,而后迅速崛起的。为此,我们提出用文化来统摄学术发展的思路。尽管文化的内涵外延多样,但精神文化是其本质内核,有什么样的精神文化,就会产生出什么样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学术文化,核心应当是从精神层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