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式发展。这就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要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发展模式由要素性增长转向整体性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通过跨越式发展,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人才需求,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外延式扩张是主要方式,更多强调了以规模和速度为主的要素性增长。在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中,高等教育的作用地位将会发生重大变化,高等教育由更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基础支撑作用到支撑和引领并重。随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的引领发展作用将会逐渐加强,会发挥火车头和发动机的作用。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作用与价值,以创新理念改革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结构、质量、区域发展等方面有待加强,亟待由要素性增长转向整体性发展,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要素性发展把整体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某一种要素、某一个方面的发展在某一个发展阶段置于绝对化、至上化的地位,而导致了高等教育整体发展的失调和分裂,如20世纪末开始的高校扩招在最初几年就过分强调了速度与规模。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基本上是在传统的要素性发展中造成的。要实现内涵式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推进整体性发展就成了解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关键。从根本看,整体性发展是对要素性发展的摒弃和超越,形成一种包容式、开放式和参与式的高等教育新模式。 一、高等教育发展由传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扩展到社会公正与文化价值的功能 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改革相适应、相协调。高等教育能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能否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前提就是看高等教育改革是否与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改革相协调、相适应。高等教育作为人才第一资源和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主要通过培养创新人才、产出一流科研成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传承文化创新来支撑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高等教育事业作为社会整体发展的一部分,其改革要受到经济社会改革的拉动而不断深化,同时高等教育改革又会受到其他改革的牵制和影响,其改革的进程受制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改革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高等教育改革作为国家整体改革的一部分,其改革的目标和进程最终取决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进程。高等教育改革不可能超脱于整体国家改革之外,其改革必须与社会的各项改革相协调、相适应、相配套,否则,高等教育改革只能是欲速则不达,反而不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的功能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科技功能等方面。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我国相对比较重视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功能。实现现代化,除了继续关注经济功能之外,我们还要充分认识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既要重视高等教育和经济工作的联系,也要重视高等教育促进政治文明、文化传承创新、科技创造与科技素养等提升的功能。现代高等教育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和国家的,肩负着传承文化、发展文明的重任,对于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与文化认知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理解与交往能力都起着重要作用,国际人文交流对于国家发展也很重要。高等教育的人文交流或者文化的传承创新正在成为高等教育新的职能。现代高等教育不但要促进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提升个体的文化素质和促进社会发展及文化传承创新。 二、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关系,重塑大学发展的整体性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社会环境发生变革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本身的不适应,根本上看还是高等教育在面对社会转型引发的巨大变革时没有适应和引领这种变化,而是偏离、遮蔽和弱化了高等教育的整体功能。高等教育的四个功能不是相互独立的,也不是并列的,从大学的发展历史和发展逻辑看,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中心,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从而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其内涵是类似于研究性的教学,研究与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规训心智与塑造品格。最早的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为人才培养服务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研除了为教学服务的功能之外,还有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具有了独立的地位与价值,所以,教学与科研的相统一的关系是松散的,既有密切结合的一面,也有相对独立的一面。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可以看作大学的本体功能,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可以看作是大学的衍生功能,本体功能对衍生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衍生功能对本体功能起辅助作用。在大众化、普及化时代,应重塑高等教育功能的整体性,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功能,部分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也应该重视科学研究功能,要从总体上把握高等教育功能的价值,避免功能分割与失衡。 三、建立全面性的高等教育体系,强调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高等教育整体性发展要求不再只是关注少数大学和少数学科发展,而是要为每类高校发展提供合适的机会与舞台,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适切的、有质量的教育,建立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高等教育的后发国家,我们对于世界一流大学有着无比的热情,对于诺贝尔奖有着无比的期待,对于攀登世界教育高峰有着无比的追求。所以,早在国家出台“双一流”政策前后,广东、浙江、安徽、北京等省市已经纷纷出台支持政策,大力支持“双一流”建设,这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和利好。在重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同时,还要重视一般学校和一般学科的发展。应该尊重教学和科研不同的规律,教学资源要做到公平配置,科学研究要提倡公开竞争。在教学领域应努力提升高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使每一位大学生都受到合格的高等教育;在科研领域应建立公平公开的竞争机制,以竞争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