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环境的快速变迁,中国老年人传统的居住模式已经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独居和与配偶同住的比例大幅增加,而与子女同住的比例迅速下降(王跃生,2006)。1982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与子女同住的比例超过70%(曾毅、王正联,2004),但是到2010年,该数值已下降到50%以下(王跃生,2014)。而且很多学者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文化观念的日益开放、人口流动的迅速增加和生育水平的大幅下降,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老人生活在空巢家庭当中(郭志刚,2008;王跃生,2006)。 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中国老年人居住模式的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担忧。特别是在子女的精神慰藉功能尚无法完全被社会取代的情况下,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是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江克忠、陈友华,2016;Chen&Short,2008)。在已有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使用不同来源的数据和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但并未得到一致的研究结论(李建新、李嘉羽,2012;刘宏等,2011;任强、唐启明,2014;沈可、程令国,2012;Chen&Short,2008;Silverstein et al.,2006),而且这些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也存在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首先,从理论上看,代际支持和代际冲突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空巢和老年人健康的关系时采用最多的两个理论分析视角。这两个理论都有一定的道理,并且都得到了一些经验研究的支持,但空巢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既有害又有利这个笼统的研究结论显然并不令人满意。 其次,从方法上看,现有研究大多基于单一时点的横截面调查数据研究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但在横截面数据中,居住安排和老年人心理健康之间的简单相关既可能反映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可能反映老人的健康状况对家庭居住选择的反向因果关系。 具体来说,本文关注的是老人的居住安排对其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精神抑郁程度的影响。很多研究发现,老年人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抑郁也被公认为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心理疾病(唐丹,2010)。受轻度抑郁影响的老年人常表现出情绪低落、兴奋性下降、愉快感缺乏、精神运动迟缓等心理障碍及食欲下降、失眠等身体机能问题;而严重的抑郁症不仅会诱发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甚至会导致老年人自杀等严重后果(何晓燕等,2008)。虽然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产生与其身体机能的老化有直接关联,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也是导致老年人抑郁的关键因素(唐丹,2010)。对老年人来讲,家庭是其获取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与家人同住是影响其能否获得家人支持的重要因素(Chen&Short,2008)。所以,研究老人的居住安排对其精神抑郁程度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老龄化和家庭变迁背景下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发展状况,并为未来家庭养老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加坚实的依据。 二、代际支持还是代际冲突:文献回顾和研究假设 国内外学者已经就老人的居住安排和包括抑郁在内的其他心理健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很多研究。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很多研究都发现,有同住的配偶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焦开山,2010;Waite&Hughes,1999)。但在研究同住子女对老人健康的影响时,国内外学者却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代际支持论”者认为,与子女同住有助于老人获得子女的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所以同住子女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李建新、李嘉羽,2012;沈可、程令国,2012)。而“代际冲突论”者却认为,多代同住容易引发代际冲突,由此产生的消极影响可能抵消甚至超过子女照料带来的积极影响,导致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恶化(任强、唐启明,2014;Chen&Short,2008)。这种理论上的复杂性导致众多学者在经验研究方面至今没有得到一致的研究结论。 在崇尚独立自由的美国,虽然有研究表明与子女同住对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微弱的积极影响,但更多的研究显示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在身心健康各指标上的差异很小,还有很多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对老人的健康更加不利(Hughes&Waite,2002;Waite&Hughes,1999)。而在代际关系较为紧密的东亚社会(如中国台湾),一些研究验证了多代同住对老人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Wang et al.,2001)。与其他东亚国家和地区类似,中国有多代同住的大家庭传统,与子女同住是老年人获取子女支持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杨菊华、李路路,2009)。所以很多学者从代际支持理论出发,认为在中国,与子女同住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是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李建新、李嘉羽,2012;沈可、程令国,2012;Silverstein et al.,2006)。 但在实证研究方面,虽有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江克忠、陈友华,2016;沈可、程令国,2012;Silverstein et al.,2006),但也有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对老人的心理健康没有影响(任强、唐启明,2014;Chen&Short,2008),甚至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刘宏等,2011)。由于众多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一些学者开始对经典的代际支持理论提出了质疑,并试图从代际冲突的角度重新审视老年人的居住安排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例如有学者指出,受西方文化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国老人也开始崇尚独立自主的晚年生活,这导致老人与子女同住的主观意愿出现了明显下降(Logan&Bian,1999)。还有学者认为,老人与子女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由此引发的家庭矛盾会对老人的晚年生活产生不利影响(阎云翔,1998)。最后,还有学者认为,在有些情况下,子女与父母同住并不是在养老,而是在“啃老”,这会引发父母的不满,并导致其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降低(阎云翔,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