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18)02-0082-08 葛亮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年轻的小说新星与红星。他近年来小说蹿红,与其说是文学风雅之事,不如说是一件多渠道的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文学事件,其间甚至包括了作家造型因素。葛亮集出身、学历和才情于一身,又同时拥有化约内地作家三大障碍(地域、身份与文化)的能力,所以纵横两岸三地,一炮三响。 纵观葛亮小说,约略可见他有两部分的文学书写版图:一是探索城与人的情感关联;二是缀述民国史诗意味的家族传奇。前者又可分为朴素言说南京故事与考究讲述香港风情两类。南京故事的书写,返璞归真而见出仁心智性;香港风情的叙述,则夹生缠绕而四处流散。至于其家族传奇性质的民国史诗演绎,则因刻意周全于大小叙述,勉力追求史诗效果,然又终归火候不到、腾挪乏术而力有不逮。鉴于此,葛亮对城与人的怀想便有成有败,而事关山河岁月的传奇叙述更是跳脱、游移于史诗之外。 一、葛亮是谁 这几年来,葛亮是确实能频频拿出作品来的小说家,是英雄与时势完美结合的产物。有论者曾如此概括葛亮的出道历史:“从2005年发表在《收获》第2期的《无岸之河》开始,葛亮的小说频繁出现在大陆、台湾和香港各地的文学期刊上,并且逐渐引起文学界和社会的一致关注和好评。”[1]无疑,这段概述写得非常当下化与中国化,尤其是最后那半句里嵌入的“并且”和“一致”,颇有“红旗漫卷西风”“寥廓江天竞自由”的英雄当道之感。但事实上,这句模式化的表扬,多少有些爱屋及乌、一叶障目。事情的真相是,通观既有的论说,目前关于葛亮的小说成绩,在评论界(尤其是在网络评论界,如“豆瓣读书”)有着相当的撕裂感和违和感。况且《文学报》就曾辟有专辑刊发数篇批评还算激烈的文字[2]。 葛亮不是那种一穷二白、熟能生巧的码字技工,也不是那种笔耕奋斗不止、苦哈哈地从底层挣扎上来的写作者。正如一些访谈文字所简略提及的:“1978年出生的葛亮原籍南京,在香港大学中文系博士毕业后成为大学老师,现任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葛亮书写大家族的故事得天独厚,出身世家的葛亮,祖父是著名艺术史学者葛康俞,太舅公为新文化运动领袖陈独秀,表叔公为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这些赫赫有名的家族成员,为他披上一层传奇色彩,也给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灵感。”[3]从这些介绍,可见他是个根正苗红、高位出道的博士作家,也有人称其为“学者型作家”[4]。上述这些林林总总,不管有没有羡慕嫉妒恨的因素,我们都充其量只能说是小说家葛亮的“因”。但作为文学研究者,我们更看重的是“果”——葛亮的小说及其反响。 从发表、出版时间和地点来看,葛亮的小说基本上严格地把握着时间节奏,错落发表、出版于两岸三地,但获奖却是从台湾、香港蔓延开来的。至于葛亮小说在评论界和研究界的情况,其在内地文学评论和研究领域以高位出镜、亮相夺人耳目,以王德威同一篇论作《归去未见朱雀航——葛亮的〈朱雀〉》首开其端。该文先后刊载于《文艺争鸣》和《当代作家评论》,拉开了葛亮小说在内地评论研究的帷幕。这篇论作,其实是王德威为《朱雀》作的序。之后,除了为数不少的报纸集束式报道、访谈、新书推介,显而易见的关于葛亮小说的评论研究文字,则集中于《当代作家评论》和《南方文坛》两家刊物。葛亮小说进入大陆学位论文视野的甚少,仅见两篇硕士论文,分别是刘岩的《葛亮小说的底层书写》[5]和于瑨的《葛亮文学中的城市叙事探究》[6]。 以上情形表明,关于葛亮小说的讨论呈现出“高大全”的特征。“高”是指走高层路线,已经发表的相关论作中,大牌学者不少;“大”是指走报刊网络推介路线,即葛亮的推广在多媒体、报刊推介上可谓面广量大;“全”是指葛亮的著述类别相对齐全(小说、散文、电影笔记、研究专著)、传播接受范围全(两岸三地乃至国外)。这种立体的写作和推广情势,虽然不能完全等同于任何结论,但起码表明葛亮小说的认同层级、范围和传播模式是很不一般的。 相比较著述传播、研究评论、媒体推广的情形来说,葛亮在各类评奖上的表现更算得上风光八面。综括资料显示,葛亮小说先后获得2004年第31届“香港青年文学奖”,2005年第19届“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首奖,2008年第21届“台湾梁实秋文学奖”,2008年第1届“香港书奖”,中国小说学会“2008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2008年度香港艺术发展奖”“2009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2010年亚洲周刊的“2009年全球华人十大小说”。2016年,葛亮的长篇小说《北鸢》再获“亚洲周刊全球华文十大小说”的荣誉,而《朱雀》则入选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主编的“当代小说家”书系。显然,这种墙外开花墙外香的路径,很符合近百年来中国文化态势和国人的思维进路,真可谓水到渠成,花开蒂落。 纵观中国当代文坛数十年,这样的小说家,葛亮一人。于是,葛亮被称为“文坛贵二代”[7]。 二、城与人之南京篇 葛亮写了不少关乎城市与人的小说,姑且称之为小说的城市史。 一般来说,作家能写出什么,可能写好什么,必须基于其知识结构和生活经历。葛亮小说最醒目的特征,无疑是城市与文学的紧密关联。南京与香港,一个是内陆的繁华老都城,一个是殖民而来的世界大都会,它们是葛亮小说的两个原点,也是他人生的两个基点,更是葛亮叙述的两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