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高教研究期刊具有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是高教研究期刊荷载的信息内容,是高教研究期刊存在的前提与基础;而高教研究期刊则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面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高教研究成果作用、服务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的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桥梁。因此,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是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高教研究期刊必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一、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必须共同肩负为高教实践服务的使命 1.为实践服务,是理论研究和理论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 长期以来,高校的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学术思想认为,只有远离现实、单纯理论、艰深玄奥的研究才是真正的学术圭臬。一些高教理论研究工作者和高教研究期刊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自觉不自觉地追求这种脱离现实的“阳春白雪”,追求文章的艰深玄奥;一些人甚至故意将原本简单明了的内容复杂化——说得不客气,希图用形式的耀眼或字眼的晦涩来掩饰其内容观点的浅薄;一些人则是为研究而研究、为出刊而出刊,或者说为发表文章而作文章、出刊物,却较少关注所发文章对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启发作用、参考借鉴价值。这实际是对宝贵的教育资源的浪费。须知,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不可能容忍这种浪费。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这是理论研究和学术期刊办刊的出发点与归宿。高等教育是传播科学理论的活动,在即将到来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这一活动本身的进行决不能没有关于该活动的科学理论的指导。这一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高教理论研究者和高教研究期刊办刊者的肩上。 2.为实践服务,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使然 高等教育学是应用性学科,其发展、繁荣及价值的体现都与高教实际有着极为直接、密切的联系。试想,如果应用性学科尚且不应用于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还有什么学科应用于实践呢? 一般说,在应用性学科中,越是处于下位类的子学科,越是与实践应用更为贴近;而其基本理论则主要依靠处于上位类的母学科。教育学科是应用性学科,作为其二级学科的高等教育学更具应用性。虽然教育学原先的理论建构侧重于基础教育,但应该说其已有的许多基础理论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学,即高等教育学尽管仍存在不少自身特有的基本理论需要探索,但客观上已经具备了相当可观的理论基石,而更多地需要研究其应用方面的理论,积极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寻找课题,以应用理论研究的成果构筑体现自身应用学科特质的体系。 我们还可从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层次结构上进行分析。高等教育学科的层次结构基本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本理论研究——将有助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基本建构的形成;二是应用理论研究——主要为高等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理论依据,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针对性的科学指导,为促进社会支持、参与高等教育提供策略咨询;三是经验总结性研究——具有较强的感性和个性色彩,主要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参考,进行交流。这三个层次之间无截然的分界,三者均有机地统一于整个高等教育学科体系或高教研究期刊整体之中,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缺一不可,各自都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基础理论固然颇为重要,但在应用性学科的学科体系结构中,该层次研究所占比重一般不可能很大;而经验总结性研究也同样必不可少,但该层次研究可主要由高等教育实际工作者来承担。因而在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应用理论研究便必然成为整个研究工作的重心所在。高教研究期刊同样必须依据高等教育学的这一学科特点办刊,即:为了既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又能有效地服务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并使刊物既具有读者共享性,又具有学科导向性。高教研究期刊也应在进行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注意突出应用理论研究,确立面向高等教育主战场、为高教改革和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现代化服务的目标。 3.为实践服务,是高教理论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对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必然回应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先固守于象牙塔中的高等学校为了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以求得生存与发展,都必须打破封闭的围墙,面向社会,面向现代化建设,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办学需要弘扬“威斯康星精神”,高教理论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同样需要呼唤和确立“威斯康星精神”! 市场经济的逐利性,尤其是对当前利益的追求,常常是理论研究和理论期刊工作者们颇感烦恼和颇为抱怨的焦点话题。但实际上,真正面临严峻挑战的主要是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而对于应用性学科来说,市场经济带来的挑战其实只是次要的,而极为重要的恰恰是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运行机制为应用性学科带来的大显身手的机遇!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应用性”本身就是很大的优势与丰富的资源,只不过必须迅速转变观念,牢牢抓住机遇,充分发挥自身“应用性”的优势。 同时,我们还须认识到,市场经济的这种逐利性,正是市场得以自动、迅速自我调节的内在动力。这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它决非因被一些学者夫子简单地斥为功利主义、短期行为而消失。在此情势下,高教理论研究者和办刊者们决不能仅仅是抱怨、鄙视或采取“驼鸟政策”,而应该在保持自身本质特征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满足之。高等教育决策者、管理者和教育者们也举着“无形的手”——高教理论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若与其管理决策、教书育人格格不入,不为其用,就难以得到其理解、重视和支持,难以得到“无形的手”配置的资源;而高教理论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积极面向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经常为高等教育改革出谋划策,成为其管理决策的参谋和教书育人的智囊,那么就可以获得必需的资源配置而不断得到发展。诚然,高教理论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的价值与效益的体现常较为间接和滞后,而这与市场经济趋利的急切、直接性多有抵牾,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为现实服务的理由,因为倘若如此,高教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势必难以得到现实的认同——固守象牙塔等于钻进死胡同!同时,高教理论研究和高教研究期刊所面对的“市场”主体——高等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仍多具较强的人文意识和科学意识而并不完全为功利主义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