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在教育观念的层面上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高等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在实践活动的层面上,可以依据高等教育的客观规律来指导办学、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然而,规律是客观事物最本质的抽象,是难以操作的。所以,在讨论了高等教育规律之后要研究的是既能体现规律,又能具体指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高等教育原则及原则体系。 一、高等教育原则的概念 高等教育原则的定义 原则是“指导人们按照事物活动的规律去进行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方针或准则。”〔1〕所谓高等教育原则, 是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并对高等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和一定程度上的思维抽象;是科学地指导高等教育活动的指南和行动准则。必须认识到,仅从规律中衍生原则还不够,还要总结高等教育实践经验并从中抽象出行动准则,补充对高等教育规律认识和反映的不足并深化认识,从而使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具科学性和现实性。 二、高等教育原则及其依据 1.高等教育前进的路标:方向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二是高等教育的学术导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既是教育根本任务的要求,又是高等教育为政治服务的阶级属性的基本要求。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对于高等教育来讲,指坚持高等学校办学的社会主义大方向, 具体体现在高等教育直接或间接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为统治阶段培养各种类别的高级专门人才:不仅需要科技人才,还需要帮助统治国家的法律人才、高级管理人才等等。可见,高等教育不仅肩负着经济建设的任务,还肩负着为巩固社会制度服务的任务。可以说,高等教育不能脱离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正如我国领导人指出的:“我们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进行的。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对我实行‘西化’、‘分化’和‘遏制’政策。国内一定范围内的阶段斗争和各种违法犯罪现象仍然存在。历史上遗留下来和外来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影响还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侵蚀作用。”〔3〕应该承认, 这不仅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严峻的现实和考验,也是全社会所面临的政治立场上的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不但要制约高等教育的体制,而且也决定了办学的方向、培养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学科的教学内容。”〔4〕在我国,高等教育方向性原则的政治导向可简单地概括为:各种层次、各种类别、各种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均要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针对此,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开展高等教育活动: 第一,要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办学;要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二,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生。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应用)相结合,引导学生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第三,坚持用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道德水平和生活能力,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四,把握高等教育的学术导向。通过高深专门知识的教与学活动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通过科研活动,保持高校较高的学术水平并使科研成果和新进展可以及时转化为教学内容。进而,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传播和深化,形成高深的理论。至于为社会服务的职能,也应与具有高校特色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相结合。 第五,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教师直接担负着教学、科研工作而与大学生联系密切,无论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是直接的或是潜移默化的,其影响都是最大的。所以,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个人素质、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都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有力保证,应当引起重视。 2.高等教育发展的生命力: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包括宏观和微观两方面。从宏观上讲,要适应、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要。因为,高等教育“既要受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制约,又会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起反作用,促进或阻碍其发展。”〔5〕例如, 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高等学校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在当时对社会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有些已经不适应现今的发展水平。需要采取“共建”和“联合办学”的形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和条块结合等改革措施。从微观上讲,要适应个人需要,也即高等教育要满足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这条原则总体上要求: 第一,不断认识社会发展的趋势,关注来自社会的新要求、新问题,不断开拓高等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在高等教育中及时反映社会变革并及时调整自身结构以新面貌适应变革。 第二,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高等教育的成功与否要看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什么能力、素质和人格。所以,高等教育一定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一切教育活动都应将学生的特点考虑进去,在教学实践中从高校学生心理特点出发,采取适合大学生的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思想教育方式。当前积极进行的教学、课程改革,也是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