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进行评估”,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已走过10多年历程,其间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如制度法规的建立、政府与高校达成共识、开展较为广泛的研究和实测、专门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国际间交往合作的增多等。在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由于起步较晚,尤其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约束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迟滞,致使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体系和模式呈现出相当程度的封闭性和单一化。这种状况与逐步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妨碍高等教育评估事业向纵深发展。 本文在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封闭性和单一化的主要表现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高等教育评估中各种因素及其关系,提出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应遵循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自身的运作规律,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从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乃至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封闭性和单一化 1.较强的政府行为、单一的评估主体 我国的高等学校是以国家办学、国家投资为主要形式,我国高等教育评估是“由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行政教育部门组织实施”[①],学校内部评估和社会评估均围绕政府评估而展开。因此,在我国的高等教育评估中必然表现出较强的政府行为。尽管国家“鼓励学术机构、社会团体参加教育评估”[②],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包括……教育评估机构、教育考试机构、资格证书机构等,发挥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决策和管理的作用”[③];但是,由于在实际评估工作中较多地表现政府行为,因而在客观上阻止了其他评估力量的出现并抑制了其他评估者地位和威信的提高。 由于上述情形,目前社会其他评估力量成长较为困难或不便独立发挥作用,依然需要政府出面支持。较强的政府行为及评估主体的单一化,在评估过程中致使学术机构、社会团体、用人部门很少与高校直接打交道,他们之间的联系仍需依靠政府这根纽带,结果使评估仅仅成为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的事,社会不予关注也无从给予关注。此外,就政府与高校在评估中的关系而言,仅仅形成政府评学校的单向性关系,学校往往处于被动地位,缺乏评估热情,只有在评估给学校带来明显的实际利益的情况下,例如促使投入增加、办学地位提高,才有可能变“要我评”为“我要评”。 2.“以评促建”为主的单一功能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的政府行为和行为主体的单一化,使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在功能发挥方面受到局限。“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似乎在高教评估界达成共识,成为当前高等教育评估最重要的功能,而较少考虑和研究在办学资源配置、捐资办学取向、高考志愿填报等更广泛社会领域如何充分利用评估手段及其结论。在实际操作中,“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往往是因评估而重视、而投入、而改进,表现出较强的临时性、短效性。评估双方的关系也十分被动。 3.评估导向、评估范围的局限与单一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办出各自的特色。”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自觉或不自觉地带有追求一流、向名牌看齐的导向,评估方案大多按照重点院校情况制定,使得一些地方、部门院校及办学层次不高的院校不是失去信心就是盲目攀高。再者,由于政府组织评估,评估对象往往只局限于政府举办的学校,对民办、私立院校很少过问,而这些院校恰恰需要进行合格鉴定和办学监督。 4.刚性、封闭的指标评估法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主要采用指标评估法,并强调对评估内容尽可能量化,致使评估在内容、范围和方法等方面受到较大局限。我们所津津乐道的评估指标体系,其实是一个封闭的刚性结构,外在的、可以量化的东西被列进了指标,可以纳入指标规定范围的东西得到了测评;而同时却有许多内在的、不可计量的因素被排斥在评估指标之外,而这些因素往往更能展现事物的本质,对价值判断可能产生较大影响,例如办学传统、校园氛围、地域优势、周边关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以及有效性的制度改革等。 事实证明,某些备受评估者青睐的指标,往往效度不高,不能客观准确地揭示评估对象的本质,例如:图书设备拥有率远不及利用率更能表征学校的办学效益;全国大学英语考试通过率、研究生录取率、毕业论文优秀率等也只反映教学质量的某一个侧面,并不代表办学整体状况。与此相关联,“在研究重点上,侧重于对各种评价对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研究”,“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④],在评估的理论基础建立、方法模式开拓、工作自身反观、测评技术现代化、信息资源开发及网络建设等方面则探索不深、不广。 5.单一、狭窄的评估信息渠道 由于政府与高校的单向性评估关系以及提倡以学校自我评估为基础,致使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信息渠道狭窄、单一,从而影响评估信息和效度的提高。肯尼思(Kenneth)在《大学教学评价》中提出:多渠道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提高评价的准确性[⑤]。 而目前我们对高校进行评估一般则以学校自评材料为主要信息来源,专家组在此基础上作些验证工作;至于高校的社会声誉、校友成就、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贡献等外围信息几乎没有畅通的渠道来搜集,甚至对统计、档案、人事等部门的数据、资料都极少利用。 二、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多元化发展之路 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多元化是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民众和办学者的愿望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