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即将跨入21世纪,在这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摆在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如何在全面审视我国高师教育发展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准确、科学地把握未来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的趋势,迎接21世纪对高师教育的挑战。在这世纪之交,依据社会变革和基础教育发展可预见的未来,我们想就21世纪我国高师教育发展的若干问题谈几点拙见,以求教于大家。 一 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办成一流教育 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群学之基”,是教育事业始终充满活力和生机的源泉所在。没有一流的师范教育,就不会有一流的基础教育。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等师范教育必须办成一流教育。 一个国家不管办什么教育,都需要高质量的生源。这样的生源从哪里来?只能来自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如果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抓不好,这个国家的教育‘金字塔’的基础便不稳固。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是靠高水平的师范教育来培养和培训,只有办好师范教育,才能形成和促进整个教育事业的良性循环。”[①] 现在中小学生负担过重,其中有很多是社会原因,但从教育内部来看,最关键的是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这个问题是谁造成的,不言而喻,师范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基础教育中的不少问题从表面看是属于基础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说是师范教育的“后遗症”在基础教育中的表露。应该指出,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师范教育尤其是高等师范教育有了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18年发展变化更大,为普通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高师教育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教育质量问题。严格地说,我国现阶段的高师教育还属于“粗放型”,也就是说,高师教育还不够精细,还未真正办出“师范味”。高师教育与21世纪的社会发展,基础教育对高师教育的期望要求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唯一的出路就是将高师教育办成一流的教育。 高师教育办成一流教育的标志有两个方面:一是高师院校对内来说要形成一流的教育思想、一流的教育管理、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水准、一流的教育科研水平、一流的教育设施。二是高师院校对外来说,能为基础教育和其它相关教育提供一流师资;同时还能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一流指导和服务。 确保高师教育办成一流教育的主要举措是:第一,国家要为高师教育发展提供一切有力保证,比如加大投入,加强法规建设,强化管理等。在此,我们建议国家建立高等师范教育的质量保障系统,成立高等师范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对高师院校办学实施有效的监督、评估、调控、引导和激励,以此促使高师教育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第二,高师院校要下真功夫“苦练内功”,在管理、师资、教学、科研和面向基础教育服务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各种办学品质,积极主动地朝向一流教育的目标奋进。第三,加强高师教育的科学研究与规范研究,使高师院校的办学实践建立在师范教育理论的有效指导和支持之下。 应该指出,强调“一流高师教育”问题,其意义在于行动,在于通过主观努力将我国高师教育办成具有一流的水准。“一流”就是创先,就是要不断“更上一层楼”。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要迎接21世纪的挑战,除了深化改革,争创一流,别无选择。 二、高等师范教育必须拓展新功能 目前,我国高师教育的主要职能分为普通中学的新师资培养和现在职师资、行政人员的继续教育两大部分。前者主要由高师院校承担,后者主要由教育学院负责,两大功能、两类机构基本不相沟通。职业技术教育所需的师资,正规培养和培训的渠道虽然存在,但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太薄弱;与为普通中学服务的师资培养与培训体系相比太微小。显然,这些问题是结构性的,全局性的。 形势发展又向高师教育提出了不少新的功能需求。“九五”计划中,一些地区已需求在高中教师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业务骨干具有研究生学历,初中教师中有一定比例具有本科学历,小学教师中的一部分需要有专科学历,甚至对实验性幼儿园的业务骨干也要求有本科学历。另外随着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中小学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培训需求也日益高涨和普遍化。由此可见,建立教育人员培养的终身教育体系的需求在我国已经突现,我国高师教育的功能的拓展应顺应这一需求。按终身教育的思想,确立新功能。 具体地说,高师教育要拓展以下几个新功能。 (一)培养、培训教育管理人员的任务应该由高师教育系统承担。 一个学校的好坏,一看校长,二看教师;一个地区教育的好坏,得看主管教育的负责人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不仅看思想政治水平,观察思考问题的视野与深度,工作的经验与勤政情况,还必须看他们是否真正懂教育以及对教育科学的精通程度。 以往,教育管理人员来源有二,一是具有相当资历和教育工作经验的教师,另一是由上级行政部门任命或其它部门转入。这些人员对管理工作的熟悉和适应,主要通过实践来完成。这种方式有其合理可行的存在根据,但显然有问题,这就是不认为或者不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是有其特殊性的、需要经过专门化教育的,似乎凡是有经验的教师或行政人员都可以成为教育管理人员。当我们对教师的专门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教师资格认定越来越制度化时,教育管理人员的专门化培养和资格认定的制度化,显得更为迫切、更为必要。 当前,在一些省市对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多由当地教育学院负责进行,这就值得探讨。师资培养与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由高师院校与教育学院分工负责,各司其事,当然也有不少优点,比如精力集中等等。但是一般来说,高师院校文、理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师资力量比较强,一些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明显低于高师院校,但在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上高师院校却有劲无处施展。为此,我们认为,发挥高师院校的潜力,克服分割现象,让高师院校单独或与教育学院合作,承担起教育管理人员的培养、培训工作,应当是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