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美国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作为教学评价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帮助教师及时调整、优化教学过程;促使教学管理部门寻求更有效的方法控制教学;强化教学在高校工作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师生合作等,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美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通常由系主任、教师同行、学生等多方面的评价组成。但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最生动、最有效的当数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以下简称“生评教”)。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生评教”在美国高校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普遍欢迎,并已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取得了相当的成功。[1]“生评教”是美国高校教学管理的一大特色,它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 一、“生评教”工作的组织实施 美国许多大学的“生评教”工作是由学校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有时也由分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负责。“生评教”工作具体涉及三个方面: 1.参评者 在开展“生评教”活动的大学里,凡是选修大学课程的所有学生都是该活动的参与者;学生要定期对全校各门课程的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的方式与时间 “生评教”通常以让学生填写“教学效果评价表”或“教师评定方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表一般由大学的“评价服务中心”统一印制(有的高校由各个系自行印制),学生据此对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为使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对教师的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生评教”均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一般安排在课程结束后、期末考试前。 学生填写的“教学效果评价表”由系办公室统一保管,各任课教师只有在提交相应课程学生考试成绩单后,才能调阅学生填写的“教学效果评价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避免在评价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的好感回报现象,即学生为获得高分、过高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或教师为寻求学生对自己的过高评价而给学生过高的分数。[2]因为,在实际的教学评价过程中确实存在这种现象:即在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教学结束后,学生能对其教学给予较高的评价,但当考试成绩公布后,学生普遍发现自己的得分较低,这时再让学生对该教师的教学进行评价,结果就发现学生们的评价显著地低于考试前。与此相反,一个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教学结束后,学生对其评价较低,但考试后学生们得到的分数较高,这时学生对后一位教师教学的重新评价往往会比前一位教师的评价还要高。由此可见,“生评教”时机把握的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表”最终将交到学校评价服务中心,输入电脑存档,作为教师继续受聘或提升职称、增加工资的主要参考依据。 3.评价内容 各大学制定的教学效果评价表虽风格各异、形式不同,但评价的内容相似,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评价,表中列出若干个评价项目,每一项目又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要求学生以选择题的方式填写。第二部分主要为学生的自评,即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该课程的状况以及学习的结果进行自我评价。第三部分多数情况下是一无固定答案的问答题,要求学生对所学课程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自由的书面评论。其中学生也可以就自己的体会提出有关教学的补充意见和建议,以便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愿望,及时地调整教学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下面以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教学效果评价表”为例,[3][4]介绍美国大学“生评教”的具体内容。 教学效果评价表
这是通用型“教学效果评价表”。类似于这样标准化的评价表一般学校教都备有若干套。评价的项目可以根据不同学期的课程变化以及评价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组合与调整。通用型“教学评价效果表”的优点是:花费时间少、便于实施,学生可在几分钟内完成,且适用于多种类型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其不足之处则在于难以反映有些课程评价的特殊要求。因此,碰到特殊的情况,一般学校还会采用“特制”的评价表,以便更好地反映教学管理人员及教师特别关心的教学问题。 二、“生评教”工作经验及启示 通过对美国大学“生评教”工作的分析与研究,不难发现其中含有颇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从中我们可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其一,“生评教”工作能提供教学的反馈信息,有助于教师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美国大学把“生评教”工作看成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提供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每学期定期的“生评教”活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存在的优点、缺点与问题,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态度、愿望、需求等。通过这些教学信息的反馈,可使教师更明确教学目标及目标的实现程度,更关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受学生欢迎、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自觉地调整或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