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必须解决好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是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从现在起,到下世纪初的十多年内,清华大学实现“211工程”建设目标的进程,正与国家实现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步。结合清华大学的奋斗目标和具体情况,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如何把创世界一流和为本国服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一方面,我们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在可比意义上,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树立强烈的创一流意识;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国情,树立强烈的为国家、为首都地区服务的意识,努力使清华培养的人才能够为国家在关键历史时期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当前,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有许多具体问题要解决,但首先需要加强对一些宏观问题的研究,努力促进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的转变,才能把握全局,抓住机遇,深化改革,达到预期目标。 一、进一步解决好我校人才培养的“面向”和“服务”问题 我们正在推进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在内的范围广泛、内容深刻的教育教学改革。基本出发点是为了主动地、全面地适应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增强国家在全球性竞争中的综合国力培养和造就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定位中,应该把“面向国家需要,坚持为本国服务”摆在创一流意识的核心位置予以高度重视。 毋庸置疑,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已经和正在面临一系列挑战。对外开放的大环境,国际和地区之间对优秀人才的激烈竞争,双向选择的分配机制,经济转型期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状况,等等,都会使毕业生流向在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人才流向的影响,已经波及在校的培养过程。正确分析和对待这一问题,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和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坚持德育教育的首要战略地位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出发点,继续加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任何时候都是清华大学办学必须准确把握的基本方向。同时,在新的形势下,还要加紧探索新的机制,使清华大学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更广更深的融入国家和区域性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中去,才能进一步解决好“面向”和“服务”问题。 例如,根据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重点部门的急需,适度加强清华大学人才的定向培养。除了对国家重点部门在职人员进行各种形式的高层次继续教育外,从1996年开始,清华大学与核工业总公司合作进行本科定向招生与培养试点,取得良好的开端。今后,随着学校与区域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合作的加强,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同时,继续有选择地调整定向培养布局,将会有助于缓解一些重要部门和单位对清华大学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又如,清华大学近年来通过多种方式,进一步加强和重点企业与部门在科技开发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并正在探索一种建立在“利益共同体”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促使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和对企业的服务过程相融合。主要思路是,在改革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创造条件,使一批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的学生,到国家重点工程和支柱产业部门从事工程项目研究,培养工程硕士。以厂校合作项目为主,将人才培养过程与增强企业科技实力的服务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学校从企业和工程单位聘请兼职指导教师;企业和工程单位负担所需培养经费,等等。这一步骤意义是多方面的。首先,硕士论文阶段相当于“第一次职业训练和职业活动”,对高层次人才在培养期间直接为国家重点部门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开辟了新的途径。其次,有助于增强重点企业特别是我国一些支柱产业部门对新技术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以及关键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能力;再次,聘请企业和工程界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层次人才联合指导,有助于缓解未来几年学校缺少工程经验丰富的导师的状况,并争取通过这种方式开拓学校与企业之间人才与知识双向迁移的新渠道。实质上,这是建立面向21世纪的“广义工程师摇篮”的一种探索。在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要求、专业面向和工程训练方式等方面,与传统意义上的工程师培养,都有许多新的发展变化,有必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拓展清华大学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途径重要课题。 总之,只有坚持把学校的教育和培养体系融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体中,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解决“面向”与“服务”问题,为未来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和民族工业的振兴造就新一代栋梁之才。 二、关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 为国家和地区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各类高层次、高素质的人才,应是清华大学办学的总体定位。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及分配机制的改革所产生的就业多样性,加上开放式的对外交流等种种因素,对传统的“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提出许多新问题。此外,在培养要求方面,如何加强素质教育,如何处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在本科、研究生以及正在发展的大学后教育等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格局中,如何统筹考虑各个培养过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训练的着重点,等等,都是正在探索和实践的课题。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过程中,面向国家和地区需要,进行学科和专业的布局调整,大体上确定了以下几类比较典型的专业培养方向,并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其主要培养特点,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