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人文学科中,讲授中外传统文化的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如有关中国和外国古代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类学科。这些学科的内容往往都是数千年形成的文化积累,教学内容相对固定,传授的都是即成事实,知识含量巨大。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文科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水准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的主干课程仍基本保留,又新增加了一些公共基础课程、交叉学科课程、计算机课程、实践课程等,提高了对外语教学水平的要求。学生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完比过去多得多的课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外部环境的变化使传统文化学科的教学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这种情况更加衬托出这些学科长期存在着的一个缺陷,即教学手段相对落后,还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叠讲义,学生一支钢笔一本笔记,围绕着一套教材进行口耳相传式的教学。这种老式教学手段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消耗高,效率低,大有改革的必要。 在当前的情况下,我们要用比过去少的教学时间,达到比过去更好的教学效果,除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外,还必须在教学手段的改进方面大做文章。就当前的情况而言,应当逐步开展攻关的有如下一些课题: 一、教材建设 许多传统文化学科课程的教材建设还很不理想,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比如古代汉语这门课程,它虽然和中国古代的“小学”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又是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念构建起来的一个新的学科,在处理好它同传统小学的关系,改进完善教学内容等方面,本来还有大量艰巨的工作没有做。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出版30多年了,至今仍被当做最具权威性的教材使用;大量新的古代汉语教材虽各具特色,但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同时,有许多课程只有教材,此外再无任何辅助性的教学材料。课堂教学的延伸没有相应的保证措施。 二、课堂教学手段的改进 传统的教师口授,学生笔记的课堂教学方式本来就耗时耗力而效率低下,尤其传统文化学科课程本身有其特殊性,这种授课方式还须辅以其他手段,才能弥补其不足。例如有的课程需要列举大量的材料例证,板书则时间不足,口述则效果不佳,应该预先把需要列举的材料印发给学生,这样就可以大量节省时间,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有一些内容则需要采用声像手段来进行教学,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考核手段的改进 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各门课程都应该研制出具体的内容、标准、手段等,使考核实现科学化、规范化。传统文化类课程的考核,大多是由上课的教师命题,考题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随意性,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和规范。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对教师和学生教学情况的评定衡量。我们应当通过科学的研究,建立起各门课程的考试题库,克服这一教学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四、开发教学电脑软件 传统文化类学科课程的教学应该注重电脑技术,开发相应的教学软件。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决不仅仅是为了改革旧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更新教学内容,还必须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大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利用电脑的教学和只凭口耳接受的教学相比,犹如采用现代化自动流水线生产的大工厂和传统的手工小作坊相比,其差别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完备的教学软件的开发,将是传统文化学科教学的一场巨大的革命,其辉煌的前景是我们目前所无法估量的。 总之,目前我国传统文化学科教学手段的革新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它是这些学科有关课程教改工作的瓶颈。这一瓶颈不打通,这些学科的教学在学科竞争中必将不断萎缩,直接影响到传统文化的继承,进而影响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传统文化学科教学手段的革新,首先需要加强有关的专门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最关键的还是要引起教育部门各级领导的充分重视,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来实施,否则这些学科教学的现代化就只能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