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子们一直处在社会的底层,传统的封建礼教家规把她们牢牢束缚在家庭内。直至近现代,才有一批女子勇敢地冲破闭锁的国门,求学于异地他乡。本文就近现代女子留学教育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并对女子在外留学的生活、学习、政治活动等情况以及对中国女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了简要论述,以期通过回顾历史能够对今天的留学教育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近现代 女子留学 教育史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G529 千百年来,广大中国女子一直被牢牢束缚在家庭内,重重封建礼教家规把她们压在社会的底层。及至近代,才有一批女子能够走出家门,负芨求学于域外,这对中国女界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女子留学是中国妇女从封建牢笼中挣脱出来走向解放和近代化的里程碑。本文试图对中国近现代的女子留学教育作一探析,以期对它的产生发展、原因及其影响能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一、近现代女子留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纵观中国近现代女子留学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甲午战争为止,是女子留学教育的萌芽阶段。 据史料记载,1870年前后,浙江鄞县(今宁波)一位6岁孤儿金雅妹由美国传教士麦加地带往日本求学,1881年送赴美国学医。4年后,她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纽约医院附设的女子医科大学,成为近代中国妇女界第一位大学毕业生。归国后,她在厦门、成都等地行医,1907年在天津设立一所医科学校,培养了一批新式医学人才。1884年,福州女子柯金英在福州教会医院资助下赴美国留学,1894年毕业于费城女子医科大学,回国后主办福州妇幼医院。1898年,她出席了伦敦世界妇女协会,成为中国出席世界妇女国际会议的第一位女代表。1892年又有江西女子康爱德、湖北女子石美玉被传教士带赴美国留学,她们回国后也开办医院、培训医护人员,将她们的一生献给了中国早期的医学事业。 这一阶段女子留学教育的特点主要有四点:(1)人数极少。当时留学风气未开,大家还怕赴海外,出去留学的人很少,尤其女留学生更是稀罕,据目前掌握的史料看,只有上述4位。(2)当时中国上流社会男女界限森严,国内女学未兴,良家女子深锁闺门,足不出户。所以中国最早出洋留学的女性既非官派的名门闺秀,亦非自费的富家小姐,乃是一些平民女子。上述4位女子皆出身于寒门,有的失去双亲,有的是弃女。(3)早期的女子出国均与外国教会和传教士有关。虽然教会及有关机构派遣她们赴美学医是为了培养所谓能够“济世救人”的宗教信徒,但我们必须看到,在妇女饱受歧视、压迫的封建社会里,几位弱女子能够远涉重洋到异邦学习先进的医学技术,这与教会的作用是分不开的。(4)首开风气的巨大意义。上述4位可算是中国女子留学的先驱,她们的留学对中国传统的妇女观念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学成则归,归来后又都能为公众、为社会热心服务,为此后的女子留学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第二阶段:从甲午战争后到民国肇建,为女子留学教育的逐步发展时期。 随着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少数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批女子学校如春笋般渐次在中国大地破土而出。1898年,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女校——经正女学在上海成立;在1901—1903年间,女学猛增到17所。与此同时,女子出国留学也应运而兴。1899年,9岁浙江少女夏循兰就读于日本华族学校,1902年冬何香凝东渡留日。这年在日本的女留学生已有10余名。[1]与甲午战争前的4位留美女生不同的是,这些留日女子都是名门闺秀,她们大多是随父兄或丈夫前往伴读的,没有明确的留学目的,当父兄夫婿学成归国时,她们也辍学回归,真正完成学业者甚少。1904年夏,鉴湖女侠秋瑾卖掉首饰作川资,托幼子于邻里,只身东渡赴日。1905年7月,湖南省选派20名女生赴日本实践女子学校入学,这是中国近代首次官费选派女子出国留学,这20名女子的年龄参差不齐,最小的年仅14岁,最大的53岁,学习时间虽仅一年,但学成归国者却达12名之多,相比1896年的首批13名男子留日有很大突破。之后,云南、江西、辽宁等省竞相效仿,辽宁省还与实践女校签定合同,约定每年派送15名女子去该校就读。从此,公费、自费齐头并举,女子留学教育日趋兴盛。日本学者二见刚史、佐藤尚子所制的“中国人日本留学史关系统计”一表显示清末留日高峰是在1906—1909年期间,这一时期留学生总数分别为:1906年7283人,1907年6797人,1908年5216人,1909年5266人。1910年人数降至3679人。女子留学的高峰期则稍后,在1907—1910年之间,据不完全统计,1907年为139名,1908年126名,1909年149名,1910年125名。[2] 甲午以后,赴欧美留学的中国女子没有明显增多。据史料记载,1905年有19名中国女子在美国中等学校就读,全是自费生,其中有的是随父兄夫婿前往,有的托于亲朋好友和外国传教士携往,而且多为开明官绅和富商买办家庭的千金小姐。1907年,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接收了3名来自江苏的官费女生,这是中国女子官费留美之始。1910年,在美国东部的中国留学生中,有36名女生。[3] 1907年,清政府公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和《女子小学堂章程》,中国女子教育终于获得了合法地位。这个大变革,与日益蓬勃发展的女子留学运动所带来的促进之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1910年,学部正式规定女子自费留学生可以与男子一样享受补给官费的待遇。在中国几千年男女教育不平等的历史上,女子留学教育最先崭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