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中,有这样一种思想理论观点:以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为理由,主张“把高等教育推向市场”,认为“市场调节是使高等教育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最佳手段”。这种思潮是“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反映和表现,其实质是主张高等教育商品化。我们所说的“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是指的这样一种思想理论:主张把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人为地“推向市场”,便可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并解决各种问题……。 当前,这种思想理论被渲染得极“热”。这主要是小资产阶级的片面性所致。小资产阶级本来就自以为是,好走极端,说好就好得不得了;说坏就坏得不得了!又长期在“左”的思想路线束缚下,闭关自守,不了解世界,往往还以小资产阶级的思想理解和解释马克思主义。过去把我国说成是“计划经济”,是“无比优越的”,市场经济则是腐朽的、没落的和垂死的资本主义的,视为“洪水猛兽”。实行改革、开放后,方知世界并非如过去想象的那样,便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一反过去,而把计划经济看成是弊端的根源,市场经济则是可以克服所有弊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于是,便什么都要市场化,还要比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更市场化,连教育也要市场化!并且认定只要凭人为的“推”便可实现的。事实当然不是这样! 一 主张依靠人为力量“把高等教育资源推向市场”,市场调节必然会使高等教育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的思想理论观点,实质上是主张高等教育商品化,而这种思想理论观点仅仅是“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表现,因此,必须首先对“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做些分析,才能正确认识“高等教育商品化”的错误所在。 我们认为,“市场经济人为和万能论”及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表现的高等教育商品化的思想理论是根本错误的。 (一)社会经济关系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不是人为“推”的,市场调节不会使资源配置必然合理 所谓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指的与一定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经济关系即制度。真正的计划经济原是马克思主义构想的与极大发展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经济关系,那时,没有私有制、阶级和阶级差别,没有商品、货币、国家已经或正在消亡……。市场经济即商品经济是生产力有了相当高度发展但还没达到马恩所说的那样“极大发展”的必然。由现实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所决定,当今世界所有国家都是商品经济,有共同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但又不相同。 一类是原苏联模式,可称为国家垄断商品经济。所有资本为国家所有和支配,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集为一体并高度集中,国家垄断着整个社会生产的全过程,没有任何竞争者,因此市场不能发挥调节作用。 另一类是资本垄断商品经济,发达国家属于这一类型。国家权力总体上是为资本权力服务的,但其权力结构则是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分离的,资本属于资本家所有,社会承认其资本所有权及其资本权力。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不是由国家直接决定即垄断,只能依靠资本权力在某个领域垄断。各资本垄断集团和所有的资本所有者,只能通过竞争实现自己的利益,即力争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因此,市场发挥着充分的调节作用。 还有一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官僚买办垄断商品经济。官僚买办集团掌握相当大的一部分国家权力,同时拥有巨大资本,并可利用和依靠外国资本。他们把自己掌握的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结为一体,并利用外国资本,分别在不同领域实行垄断,一般资本所有者只能依附于他们。各官僚买办集团为实现自身利益,获得最大限度利润,既垄断又竞争。因此,市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又不能充分发挥调节作用。 从上述可见,市场是通过调节人们的利益实现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的,其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利益和权力的结构及其分配制度。有不同利益者才会有为实现各自利益的竞争,而要竞争就得有相应的权力。 我国原有经济体制,就其根本性质而言,与其他国家并无不同,都是商品、货币关系。所不同的是,整个社会生产的全过程都由国家直接管理即垄断着。一切权力、资源、资本和收入归国家,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如何交换和分配等等,都必须严格按着国家计划进行。虽有少量集体所有,但也是由国家支配的。因此,把国家权力与资本权力,以及其他社会权力都集为一起,并高度集中的体制,利益和权力都由国家直接分配和掌握,国家统得过多、过死,人们既无权力竞争,也不必竞争,反正会得到相差无几的利益,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人们的义务、利益和权力分割开了。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的经济关系都是首先作为利益表现出来的,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物质利益是引起历史变革的动力!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不会有无权利的义务。由于违背了物质利益原则,不能充分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以至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