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韩国的高等教育一直处于不断改革的状态之中。最近,韩国政府又采取了建设国际型人才培养基地、创办微型大学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出台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韩国经济增长缓慢,已逐渐失去了以往那种强劲的上升势头,股市指数持续下跌,韩元大幅贬值,外贸赤字成倍增加;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韩国人要走向世界,力求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重塑自己形象的心情又十分迫切。 发展经济需要相应的人才,走向世界也同样需要相应的人才,韩国改革高等教育的几项措施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先后出台的。 1.实施韩国式的“211工程” 韩国要走向世界,但却苦于缺乏熟知对象国国情,理解对方文化、价值体系以及思考方式等的国际型人才。韩国人到伊斯兰教国家将猪皮手套作为礼物相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为此,韩国政府最近制定了建设“培养国际型专门人才基地”的计划,决定在到2000年的五年里拨款1,000亿韩元(韩元和人民币的兑换率约为100∶1),对选定的大学进行重点投资,以期在推进大学特性化进程的同时,建设一批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来培养能知晓世界特定区域的专门人才。对韩国高校的人文、社会学科来讲,国家以政策事业的形式进行特殊财政支持,这还属于首次。 该计划确定之后,韩国政府首先对提出申请的45所大学按4个大项48个具体指标进行了评审,满分为1,000分。结果选定了9所大学为重点投资的对象,即得分在800分以上的汉城大学、高丽大学、延州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和韩国外国语大学等5校,以及得分在750~800分之间的汉阳大学、庆熙大学、西江大学和中央大学等4校。对前5所大学每年各资助32亿韩元,后4所大学每年各资助10亿韩元。 规划要求这种国际型人才要在研究生院层次上进行培养。为此,已有这类机构、学科的大学要进一步充实提高,没有的也正在着手筹建。如韩国外国语大学决定以“真理、和平、创造”为宗旨成立“国际区域研究生院大学”,并已开始招聘教师。 这9所大学每年招生人数总计在700名左右,预计约半数左右的毕业生将成为从事对象区域研究的专家,其余的将从事通商或国际交流方面的工作。规划还要求报考这类专业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托福考试成绩。绝大部分的课程要用英语讲授。 此外,韩国教育部还同时决定对这些被确定为重点资助的大学将随时进行教学效果评估,对不合格的大学将视情况采取减少资助额数或停止资助等措施。 原来韩国教育部是准备选定5所大学作为重点资助校的,由于各大学对此项规划表现出异常积极的姿态,因此又将原计划的5校增加到9校。同时,鉴于这次入围的9所大学中没有1所地方大学,故韩国教育部还准备在1997年制定实施以地方大学为对象的“地方大学特性化事业规划。” 韩国政府对此项工程所抱的期望值很高,希望这些大学通过对特定区域的研究和资料积累,不仅能培养出所期待的国际型人才,在对外交往中发挥作用,而且所积累的信息也能在国家制定对外政策时起到咨询的作用。 2.创办微型大学 微型大学,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人数极少且学科专业单一的大学。最近,韩国为了发展这种微型大学,首先对大学设置基准做了大幅度的修改,其主要内容是:(1)取消了对新设大学在招生人数、学科专业设置标准方面的具体要求;(2)放宽了对新设大学师生比例的规定,修改后的标准是人文·社会学科的师生比例为1∶25,自然·工学·艺术·体育学科为1∶20,医学为1∶8。但是,招生人数不足200名学生的大学,其教师人数要达到200名学生规模所要求的标准;(3)有关校舍标准的规定是,人文·社会学科的生均建筑面积为3.6坪(1坪约为3.3m[2]),自然学科为5.1坪,艺术·体育学科为5.8坪,工学·医学为6.1坪。学生人数不足400名的大学要按上述标准拥有能容纳400名学生的校舍;学生人数在400~1,000名的大学可维持与其学生数相应规模的校舍;学生人数在1,000名以上的大学要保有为学生数1倍以上的校舍。 大学设置基准的修改,实际上就为发展微型大学铺平了道路。根据韩国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截止到1996年9月初,提出设置新大学的学校法人已达62个。最近,韩国教育部公布了审查结果,批准22所大学自1997年开校招生。这22所大学中包括16所4年制大学,2所研究生院大学,3所开放大学和1所高等教育层次的各种学校。 这些新设的大学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人数少。在新设的16所4年制大学中,招生人数在50名以下的有4所,100名的有1所,101~200名的有5所,201~300名的有3所。招生人数最少的乙支医科大学等3校只有40名,依此计算其在校学生最多时也仅有160名,是名符其实的微型大学。 第二,学科专业数目少。这次新设的16所4年制大学的学科专业以神学宗教和艺术为最多,神学宗教专业为8个,艺术专业为4个,其次是工学和医学。有11所大学只设有1个学科,一大学一专业也可以说是这种微型大学的另一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