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支持,顾名思义,就是对科研活动的支持。狭义的科研支持多见于图书馆学,指大学图书馆为用户的科研选题、研究开展、研究数据管理、撰写研究论文、传播研究成果等科研活动的多个环节提供各种文献和情报服务[1]。广义的科研支持则泛指对科研活动中某些科研要素,如科研队伍建设,科研经费、研究装备等物质条件,科研场所以及科研管理等提供的一系列支持[2]。有效地获取和利用这些资源是确保科研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理工科博士生是我国自然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研究活动的重要力量和后备军,理工科博士生在校期间,除基本的课程学习外,还在导师的指导下承担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能否获得足够的科研支持对于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及博士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专职科研人员相比,理工科博士生的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会反映在对科研支持的需求上。首先,科研活动的非独立性。尽管从培养目标上看,博士生要求具备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但实际上博士生依然处于课程学习和学术训练阶段,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和研究工作,因此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研究者。这种情况下,导师的学术兴趣、研究偏好,获取科研资源的能力对博士生科研活动的方向、内容、形式和所获得的资源支持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当导师学术水平、学术地位较高,获取资源能力较强,师生学术兴趣、研究风格相似,相处融洽时,博士生的科研活动和学术生涯发展通常就会比较顺利,反之则可能遇到一系列的困难[3]。 其次,学术目标的二重性。与专职科研人员相比,博士生除了需要作为科研助手,协助导师完成研究任务外,他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研究方向,完成相应的发表任务和学位论文,一旦二者发生冲突,博士生就会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刘进、童金皓的研究显示,不少博士生反映过多的项目和实验室工作严重影响了博士论文的进度,导致科研压力巨大[4]。 最后,个体压力的多重性。研究表明,持续的、高水平的压力会对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产生消极的影响[5],导致其较低的学术表现和学业完成率[6]。博士生的压力通常来自学业和生活两方面[7][8]。学业方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不成学位论文和相应的发表任务就无法顺利毕业,继而影响到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生活方面,博士生普遍年龄偏大,有些还面临着恋爱、婚姻等问题,一定的经济收入是其安心科研的必要条件。 提起科研支持,通常想到的往往是一些客观上的物质或非物质方面的条件,如科研经费、实验设备,以及信息情报、科研服务等。但研究者对这些支持条件的利用和感受往往为人所忽视。就某种意义而言,关注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可能比单纯比较客观条件更有意义。在实际科研活动中,由于研究对象、范式上的区别,不同研究者对科研支持的需求往往有着极大的差异,难以直接比较,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能作为标准的就是研究者的主观评价。此外,对于博士生来说,尽管一些机构能够提供相对更高水平的师资和研究资源,但很难说博士生能否真正从中受益。例如一些导师尽管学术地位很高,但由于学术和行政事务繁忙,或者由于年纪过大,精力和学术热情减退,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亲自指导博士生。鉴于此,在本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支持的调查中,本研究不仅对一些能够进行直接比较的客观条件进行考察,同时也充分考虑到博士生对这些支持条件的主观感受。在研究的结尾,本研究将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针对性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系中国研究生教育年度报告(2016)子课题,对全国35所高校研究生院的理工科博士生的科研支持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于2017年5~7月进行,采用分层抽样,通过直接邮寄方式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3270份,得到有效问卷1763份,平均回收率为53.9%。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支持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根据相关文献和访谈资料整理而来,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博士生的特点和回答能力。问卷共23题,其中关于人口学变量和客观支持条件的12题为填空和选择题,关于科研支持主观感受、科研支持满意度的11题则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问卷主观评分部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2。本次调查中的科研支持条件包括导师、项目和经费、科研条件、信息和交流、科研管理和生活条件,所涉及人口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在读时间、高校类型和入学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科分类较细,同时农学和医学样本过少(少于1%),因此这里不对学科的影响进行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博士生科研支持现状 1.导师支持。本研究涉及的关于导师的变量包括导师人才层次,指导学生数量,以及博士生对导师指导学生数量、指导效果的主观感受。调查显示,29.5%的博士生导师为院士、长江学者(含“千人计划”入选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下同),65.5%的博士生的导师为普通教授(含研究员,下同),只有5.0%的博士生的导师为普通副教授(含副研究员,下同)。在对导师指导学生数量的感受上,接近79.9%的博士生认为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适中,没有博士生认为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过少,认为“有点多”和“过多”的博士生占样本数的15.4%。在指导效果上(“导师在学术上对我帮助很大”),79.9%的博士生选择了“符合”或“非常符合”,说明绝大多数的博士生对导师的指导效果持肯定态度。 由于导师指导学生的实际数量这一题的缺失值较多,为确保结果可靠,本研究中凡是涉及到导师指导学生实际数量的内容,均依据数据完整的部分样本(922人)分析。调查显示,导师所指导的学生数为3~5人的博士生占了样本量的50%。(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