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类高等教育21世纪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建筑人才,使之能够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人文科学在其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 目前,世界性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是由新技术革命的出现而引起的。 半个世纪以来,从原子能、人造地球卫星、重组DNA、微处理机到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大规模的产业化的出现,新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五次大的革命;而目前全球性的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与建立,更为人们所注目。当我们深入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具体过程中就会明显地看到,在科学的基础理论上,相对论、量子力学和原子物理学等理论的出现,导致了牛顿经典物理学的危机,人们由此更宏观地和更微观地观察自然,从而使科学思想获得了新的突破。在科学的方法论上,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混沌论、突变论等的出现,导致了以往那种“从局部到整体,先分析后综合”的分支研究的方法论的解体,把人们带进了对科学、对自然更加完整的系统的把握和分析的新境地。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使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又一次走向融合。在这种大趋势中,人文社会科学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其作用日趋明显和突出。 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曾经说过:“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学到化学,通过生物学、人类学到社会学的连续链条。”正是基于此种思想,“通识教育”(intercollegiate education)才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当今世界教育理论的命题之一。单一知识领域的局限或者说纯专业化的知识结构,势必将会使专门人才与真正的大科学家只差一步——这一步恰恰正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结构上所产生的人的思想深度与社会文化观的理性实践。 二 建筑类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建筑类专门人才的。 然而必须看到,仅仅是建筑专业的知识结构是无法培养出21世纪一流的建筑师的。自古至今,每一个优秀的经典的建筑及其设计都是一种时代人文精神的体现。从法老的金字塔到秦王陵,从雅典的卫城到唐大明宫,从帕赛玻里斯到紫禁城,从万神庙到朗香教堂……。我们从建筑体上阅读和理解到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和文化的凝聚与体现。对以往的无名氏建筑家我们无法去追溯他们的人文精神或宗教观念,而这些建筑大师们,都是在自己的建筑作品中深深地打上了那个时代人文思想的烙印和人们自己的社会观念。当我们将材料与力学计算凝聚为一个整体的建筑时,人们的评判又何曾脱离开时代与民族的审美趣味呢?建筑只有与人们的文化心理同构时,建筑才真正地成为人类文化的象征而得以保留。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筑师同时又是人文科学者,这决不是单凭土木材料、结构力学等专业知识所能完成的。在美国,许多大学规定了理工科学生要学习历史学、社会学、法律学等。这些课程的学时一般占到总课时的百分之二十。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规定每个工科学生必须选修七门以上的人文科学课程。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的理工部,规定学生必须学习24个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法国提出了要培养“不受任何学科界限限制的人”。美国一教授曾说:“如果那些掌握高技术的人们,他们能够摧毁整个世界,能污染我们的地球,能组合成新的基因来产生生命形式,但他们只懂得如何画指数曲线,如何使用试管,而其它一无所知,试问这将是一个多么可怕的世界啊!我们恳求他们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给人文科学留下一席之地。” 三 从目前建筑类高等教育的课程看,人文科学的课程在其中的比例不大,甚至还在萎缩,此中有着人文科学自身的原因。例如,目前在建筑院校中人文科学的主体课程——政治课,人们对这种课的看法是认为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教学效果的要求。我们认为,关键在于这门课程内容的本身。邓小平同志讲:“学马列要精,要管用。”这的确应该成为我们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毫无疑问,我们的政治课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宗旨的。但是目前的课程内容本身却急需改进。一是过细过详,二是过于死板,三是在内容上需要充实,教学方法需要改进。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政治课对于他们建立正确的认识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起高尚的人生观,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讲得越多越长就越管用,关键是要把其中的深刻道理、内在思想与科学方法教给学生。 又如,在建筑院校中,有关人文科学的课程太少,而与建筑专业相关的、互渗的交叉学科的课程更是少的可怜,甚至是空白。比如说,建筑心理学、建筑哲学、建筑社会学、建筑行为学等等。而西方文明史、西方艺术史、西方宗教史等课程就更谈不上了。目前我国一些建筑院校正在开出一些人文科学类的或属于文理交叉的课程或专业,诸如市场营销、国际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学之类等等。但与此同时,高等建筑教育要注意不要走入只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而不注重理论型人才培养的误区。 四 建筑类院校有着自身教育的特点,对于目前所开设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1.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可以围绕其思想、观点、方法、道理将内容再精练一些。然后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世界政治及经济的发展,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贯穿于全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分析和认识当今世界与中国。 2.对于人生观、道德观的教育,应该紧密地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去认识人自身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是什么,人应该如何生活、应该树立什么道德观念等等,这样,对于大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都是极有帮助的。 3.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人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是一种修养。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具备这方面的修养,培养自我心理调适的能力,以适应多变的社会生活,从而保证自己身心的健康成长。 4.建筑类院校的法律课程,除了开设法律基础课之外,应加大建筑类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的应开设选修课。掌握法律知识,对大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会有很大的益处。知法懂法,遵法用法,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是新一代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