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等学校的干部特别是中层以上的领导干部来说,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研究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研究关系全局性的重大关系就是研究规律。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列宁全集》第二版第55卷第128页)。关系全局的关系即规律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只有开动脑筋,用心去想,才能从大量感悸经验中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来,才能搞 清楚多种重大关系的本质——它们之间是怎样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制约,又是怎样相互转化的。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各种重大关系,不断提高驾驭全局的领导艺术和领导水平,实现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一、正确处理高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高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必须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这就是要处理好高等教育与其它教育的关系,要处理好高校自身与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关系。 正确处理高校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就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三个面向”的指示为指导,针对高校面临的我国国民经济正在实行“两个根本转变”的新形势,借鉴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认真研究高校在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比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高等学校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要充分肯定,但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又要有清醒认识,应着力研究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问题。又比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社会、政府三者的地位、作用、职能,与过去有什么不同,在教育思想、教育结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办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将产生哪些变化。再比如,在学习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时,应采取什么原则、方法,以吸收其精华,摈弃其糟粕。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长期的实践探索,以使高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新体制。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条件。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给高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我国的高校正处于市场激烈竞争、高科技严峻挑战、多元文化和意识形态深层碰撞的转折关头和深刻变化之中。新的体制的建立,各种观念的撞击,利益关系的调整,使高校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例如,传统的高教体制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教育的结构、布局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高等教育的条块分隔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投入不足与高等教育事业加快发展的矛盾,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改革。只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通过改革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和推动事业的发展。改革、发展又必须在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这一方面有赖于社会大环境的稳定,另一方面又有赖于学校的自身工作。因此,在改革发展中要十分重视端正指导思想,贯彻江泽民同志“讲政治”的精神,摸清具体情况,制定适当政策,加强宏观的筹划、调控,把握改革的方向、进程和力度,把握事业发展的规模、数量、速度,妥善地解决与群众切身利益有关的热点问题,维护和促进学校的稳定。如果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或者会失去改革与发展的良机,或者欲速则不达,造成不必要的摩擦、内耗和震荡,从而都会影响高校自身的发展。 三、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主要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高校的党员和干部、师生的头脑。当前既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切实纠正和克服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更要切实纠正和克服在一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的轻视理论、忽视理论建设的倾向。要通过潜心研读邓小平同志原著,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这个主线,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全面掌握这个理论的科学体系。同时,要深入实际,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针对高校改革、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努力寻求正确答案。特别重要的是要在中层以上干部中造成浓厚的认真研究理论的空气,造成浓厚的认真研究实际问题的空气,造成浓厚的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空气,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理论概括和理论创造能力,以及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对高校在新时期的丰富经验进行科学总结,对新形势下的矛盾和问题给以科学说明,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给以进一步的科学解释,这就能极大地提高中层以上干部的工作水平和开拓创新能力,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健康发展。 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对高校来说还要正确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高校在这方面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在实践中由于没有正确把握和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出现过失误。比如在“文革”前特别是五十年代中后期,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过分强调了劳动而贬低了教师、书本和课堂教学的作用,出现了以劳动代教育,以生产代学习的偏差;在十年动乱期间这一偏差又被“四人帮”推向极端甚至被他们利用来作为打击、惩罚广大师生的手段。但这一切都是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背景下产生的,不能作为否定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依据,而且这个问题已经从思想上、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拨乱反正。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系,继续排除先前被扭曲了的实践的误导,把握住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提供的新机遇,在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中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真正纳入新的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中去,创造出富于时代气息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新的形式和新的方法,促使广大青年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出更多更好面向21世纪的高质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