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50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60(2018)01-0084-07 苏格拉底在古希腊哲学史,乃至在整个西方哲学史都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其哲学思想的最大特色,或对西方哲学的开端的最大贡献是:让“哲学从天上下降到人间”①,将哲学对自然的研究引向有关人的幸福的探求。但是,能够重构或审度苏格拉底生平和思想的历史资料非常贫乏,因为他一生并没有撰写任何文字或著作,或者即使写了也没有流传下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苏格拉底问题(Socratic problem),即对西方思想史和文学史进行考古,从有关苏格拉底的二手作品中尝试挖掘历史上的苏格拉底之真像并进行历史还原。20世纪后期,研究苏格拉底哲学的德国专家Andreas Patzer认为“苏格拉底问题在古典哲学史上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②。关于苏格拉底的生平,如下三位作者尤为重要:阿里斯托芬、柏拉图和色诺芬。其中,只有阿里斯多芬的喜剧《云》是苏格拉底在世时的作品,其余作品都是苏格拉底去世后写成的。亚里士多德将柏拉图、色诺芬、Sophron、Xenarchus所写的有关苏格拉底的哑剧一并归入到称为“
”(苏格拉底的文学作品)的文学类型中。③在有关苏格拉底的资料清单中,只有这个“
”文学类型被看作是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但是,这些所谓的可靠历史资料仍然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因为这些作品所描述的苏格拉底形象有时是相互矛盾的,而且这些作者的写作的首要动机不是忠实地记述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形象及其思想,而是掺杂着作者本人对苏格拉底的个人想象。随着苏格拉底问题在19世纪初越来越被关注,对苏格拉底的文学作品可靠性的批判顺理成章地成了首要任务。 一、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 最早对苏格拉底问题提出个人洞见的是施莱尔马赫,认为在将苏格拉底看作是希腊哲学史上重要的开端人物与这些文学作品对苏格拉底的描述或展现的琐碎平庸之间,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根据这些作品对苏格拉底的描述,他整日忙于回答一些伦理问题,和自己的学徒或对话者讨论何种生活对于人来说是最好的等问题。基于这样的描述,很难看出苏格拉底代表了希腊哲学的新生。19世纪初人们对苏格拉底的描述和观点主要凭借色诺芬的记述,尤其是《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来断定历史中的苏格拉底的观点。④对此,施莱尔马赫并不认同,对色诺芬的观点进行批判⑤:1.色诺芬不是一位哲学家,而是一位兵士和政治家,因此不能被看作是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立场或观点的忠实代言人。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抽象思辨的活动,而色诺芬的作品根本不符合这样的标准,将其作品作为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实不相称。2.色诺芬热衷于为自己的老师进行辩护,但他笔下的苏格拉底所要辩护的那些立场是如此的保守和平庸,以至于后人很难理解这样一位平凡无奇的哲学家何以吸引像柏拉图和欧克里德斯(Euclid of Megara)这样的青年才俊。而且,根据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辩护,人们很难理解为什么苏格拉底要被雅典人送上断头台。⑥ 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极力为苏格拉底的守法和虔敬进行辩护,认为苏格拉底被控告崇拜新神灵是因为他宣称有“神圣的指引”(divine sign),实际上,按照色诺芬的记载,苏格拉底所听到的“神圣指引”与当时的雅典官方权威所听到的声音没有不同,只是雅典人误解了。所以,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不是一位具有威胁的宗教革命家,对雅典根本不构成威胁,因为他没有做过不敬神的活动。如若这样,为什么苏格拉底还会以引进新的神明、不钦敬雅典诸神的罪名而被判死刑呢?显然,柏拉图《申辩》的记载更为真实。按照柏拉图的报道,苏格拉底不仅不相信希腊传统宗教中的诸神,认为神圣的存在不依赖于诸神,而且苏格拉底所听信的“神圣指引”根本不同于雅典传统宗教人士的神圣经验。 施莱尔马赫通过对色诺芬的批判,否定了他对苏格拉底记述的可靠性,认为要理解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唯一可靠的途径是叩问苏格拉底应该是怎么样的人,苏格拉底的真实历史形象应该远超色诺芬的描述。虽然色诺芬在《回忆苏格拉底》中掺杂很多个人想象,尤其是为苏格拉底进行个人辩护的动机非常明显,但这不能否定这部作品对理解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价值,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在某些性格特点和行动规则上与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并不冲突。虽然色诺芬是苏格拉底的非正式学徒(只在很短的时间内跟随苏格拉底),对苏格拉底的认识也大多源自柏拉图的对话录,但他对苏格拉底的描述和回忆,不能排除其运用当时公众对苏格拉底的普遍评价或流行看法的可能性。 二、阿里斯托芬的《云》 自施莱尔马赫批判了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之后,苏格拉底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直到20世纪初,很多希腊哲学专家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如罗般(L.Robin)⑦、泰勒(A.E.Taylor)、伯奈特(John Burnet)⑧、迈尔(H.Maier)等,先后撰写了相关论文或专著⑨。伯奈特和泰勒的立场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主流看法:色诺芬有关苏格拉底的记述对重构历史上的真实苏格拉底几乎没有用处,柏拉图的对话更符合历史上的真实的苏格拉底形象。⑩尽管对柏拉图的对话所呈现的苏格拉底形象是不是完全等同于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存在不同看法,但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柏拉图的对话是研究历史上的真实苏格拉底思想的唯一有价值的资料来源。 那么,苏格拉底同时代的喜剧作家阿里斯多芬的《云》,可否视为重新还原历史上的苏格拉底的可靠资料呢?公元前423年,阿里斯多芬写成喜剧作品《云》。他有意创作这部滑稽的作品来揶揄苏格拉底,也许是因为苏格拉底的有些举止或行动在当时的希腊社会看来的稀奇古怪的。《云》的故事梗概是:喜剧主角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谢若丰(Chaerophon)经营着一个被称作买卖论辩技巧的学园(phrontisterion)。阿提卡的一个富有的农夫Strepsiades让他的独生子Phidippides去那里接受培训,目的不是为了学习真理,而是为了不择手段地学会说服别人的能力,以对抗那些一直前来强迫他的儿子偿还因赌输而欠下的一笔可观债务的逼债分子。但Phidippides并不想去学习,Strepsiades只能亲自前去。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只学习到一个跳蚤可以跳“跳蚤脚”的几倍远、蚊子的嘴是不是发出嗡嗡的声音以及其他奇奇怪怪的发明。苏格拉底是坐在一个被悬挂起来的篮子里出场的,因为他可以离开地面,呼吸上面的空气而更能自由地思想。他宣称自己是一个自然主义者,神灵的能力都被赋予自然的能力。他热衷于解释打雷下雨等自然现象,认为宙斯根本不存在。他还说服他的学生放下所谓对神的虔敬与正义,过一种自由的、没有伦理拘束的快乐生活(酒色、宴饮、节庆和赌博等)。一开始,Strepsiades并没有对苏格拉底教授的东西有所不满,直到有一次Phidippides和他意见不合而起争执时挨了儿子的一个掌掴,他才忽然醒悟,儿子堕落的罪魁祸首就是这种新型的思维方式,是苏格拉底及其同伙。喜剧以Strepidiades怒火中烧,一把火烧了苏格拉底买卖“思想”的店铺而收场,结束了苏格拉底对学生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