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较快,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底子薄、起点低,加上基础教育任务重、难度大,尤其是政治运动多(“文革”以前),财力有限,条件差等原因,因此,总的来说,高等教育的发展仍然是曲折而缓慢的,与世界发达国家比,差距甚大,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比,也有一定的差距。这种状况,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矛盾愈来愈突出。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该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本文试就我国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谈一点肤浅的认识。 一、我国加快发展高等教育的必要性 1.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来说,我国现在尚处于高等教育补偿性增长阶段,高等教育当然要快速发展——补偿性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独立国家为了弥补与先进国家教育水平的差距,在发展高等教育上采取了快速、急剧增长的方式,可称之为补偿性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起步晚、水平低,1950年大学入学率仅0.37%。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是补偿性增长。尽管1994年我国大学的入学率达到了4.6%,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仍相距甚远,与北美洲国家的75%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即使采用35年前世界大学入学率的平均水平5.2%(1960年)作为完成补偿性增长的标准来衡量,也未能达到,这说明我国仍处在高等教育补偿性发展阶段[①]。若按现在的发展速度,我国高等教育根本无法达到世界大学入学率的平均水平。我国规划2000年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在校生将达到650万左右,那时大学入学率也不过只6.5%。若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设法使入学率能提高到8%,在校大学生将达到770万,这样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高等教育的差距方可小一些。 2.从人口增长的角度说,由于高等教育适龄人口增加,高等教育必须相应地有较大的发展——人口性发展。人口的增长与高等教育发展直接相关,即使不提高大学入学率,因为高教适龄人口基数增加了,大学在校生也必然增加。有研究报告表明,1950—1990年,世界大学在校生增长了5745万人,其中人口性增长占31%(发展中国家占47%)。[②]同期,我国教育的人口性增长为45%。我国到2000年时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18岁—21岁)将增加到7800万,到2010年将增加到8200万×0.08=656万人(不含成人高教),而其中(8200万—7800万)×0.08=32万人属人口性增长。也就是说,即使今后不再提高大学入学率,每年也要净增数万名大学生。 3.从发展经济上说,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必须迅速发展——适应性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完全正确的,我国经济年增长率达8%以上,发展势头很好。现在中央又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教育,尤其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出大批高级专门人才。根据有关研究,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生产企业里,各种层次人才的构成比例为:初中毕业的熟练劳动力占20—40%,高中(中专)毕业的初中级人才占40—60%,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占20—40%。[④]在许多先进企业中高层次人才已占了大多数。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和一批新兴的工业化国家,都是优先发展教育,依靠教育和科技来促进经济建设,飞速发展经济。我国要想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实现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尤其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注重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发展,使高等教育能更好地为经济的腾飞而起有力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4.从教育内部结构调整上说,由于要逐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升学人数不断增加,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面临新的挑战,高等教育应随“普九”而加快发展——伴随性发展。2000年前后,全国城市及大部分农村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10年可全部普及义务教育。随着初中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升学的人数将日益增多,尽管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从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愿意上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困难,甚至不少以前挤破门的中专也开始为生源和毕业生就业而发愁,这表明愈来愈多的青少年准备考大学,这种市场调节将有力地冲击教育计划和教育结构,我们想人为阻止或引导,估计作用不大。在今后,若能从实际出发,在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使高等教育随“普九”而伴随性地发展(包括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将会更受社会的欢迎。 5.从满足社会需要上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发展高等教育的要求日益强烈,我国应努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满足性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就业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加之我国近十多年连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家庭对子女的期望值和对高等教育发展要求,大大超过了其他同等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绝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都准备不惜一切代价送子女上大学,即使是农村也有不少农民愿意自费送子女上大学。家长、学生对高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比国家和行政官员的认识更深刻。他们(尤其是工人、农民等普通老百姓)迫切希望今后国家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多为普通老百姓的子女上大学提供机会。我国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力争使高等教育入学率在2000年达到8%,2010年前达到10%,2020年前后达到15%,逐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