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以来,我国女性在担任高校教师职务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主要表现为高校女教师数量的迅速增长及女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的不断提高和女教师的学科分布不断扩展等方面。但是,在不同的时期进展情况不尽相同,甚至差别不小,影响我国女性担任高校教师职务的因素也有所不同。鉴于以上情形,须将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女教师队伍的进展情况依据不同的时期进行分析。 一、从1949年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时期 这一时期我国女性在担任高校教师职务方面无论在人数还是在男女比例上都呈上升状态。但“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国女性在担任高校教师职务方面在人数和男女比例上又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直到1958年“大跃进”以前,女性担任教师职务在人数和男女比例上都呈较迅速上升的状态。195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任女教师有0.19万人,所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11.0%;1957年全国普通高校专任女教师有1.43万人,所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20.4%。第二阶段是从1958年“大跃进”后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前。这一阶段,女性担任教师职务呈现较为复杂的状态。高校女教师数量的增长同教师队伍总数的迅速增长保持一致。1958年至1961年平均每年增加约5000人,其中1960年增加0.88万人。女教师所占教师总数比例经过1958年、1959年的下降后,又呈上升的状态,1961年达21.2%,是“文革”前女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最高比例。1961年至1965年女教师人数呈下降状态。不仅如此,女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也呈下降状态,但又保持了相对稳定,1965年最低时也为20.8%。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是影响这一时期我国女性担任教师职务的一个重要因素。1950年至1957年,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呈比较平稳、缓慢的增长状态,女教师的人数增长也因此呈稳定上升状态。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使高等教育也开始了大发展。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师由1957年的7万人增至1961年的15.88万人,增长1倍多。高校女教师的人数也相应迅速增加。6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冒进的恶果显露;加之我国经济形势恶化,毕业生分配困难,一些学校被合并、停办、撤消,高校教师队伍也相应进行缩减。196儾年至1965年高校女教师人数也因此呈下降趋势。 但我国女性在担任高校教师职务方面的人数和男女教师比例上的变化并非一致,其它一些因素也影响着我国女性对高等教育的参与。1950年至1957年这一阶段,还有一些因素导致了女教师在高校教师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增长。其中主要有女性普遍就业(包括在高校任教)已逐渐为社会观念所接受、认可,大众宣传中更期待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的社会性成就及高校在聘任教师时减少了对女性的限制,如废除了以往一些高校的规定:夫妇不可在同一所高校任教(其结果往往是女性放弃了在同一所高校任教的机会)等,有助于增加女性在高校任教上的机会。同时,这一阶段高校女教师的来源较为丰富,也使高校女教师的比例增加。高校女教师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其一是许多建国前就在国外学习的女留学生,这一阶段回到祖国,如学部委员中就有复旦大学教授谢希德、北京大学教授高小霞、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沈天慧等;其二是以往的女大学毕业生;其三是建国后培养的女大学毕业生。第二阶段女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呈相对稳定状态。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女教师的主要来源已转为我国自己培养的女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和一些国外培养的研究生。当时我国女性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的不利状况部分决定了女性担任高校女教师的情况。在压缩高等教育规模的过程中,由于男女教师被缩减的比例不同,结果导致女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总数所占的比例由1961年的21.2%下降到1965年的20.8%。还有部分原因是当时高校让女教师提前退休(45以上就可申请)。 这一时期,某些教育政策(如专门的女子普通高校被撤消、高等学校面向工农开放的方针、大力发展理工科等)也影响我国女性担任高校教师职务。 专门的女子普通高校被撤消后,我国高校女教师已广泛分布在各个大学,但同时在所有男女合校的大学中,女教师在比例和职位上都不占优势。原有的女性在女子大学担任校长的机会也失去了,这可能是这一时期我国没有女性担任大学校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等学校奉行向工农开门的方针,使这一时期工农出身的女大学生人数也相应增加。她们中的一些人是这一时期大学女教师的重要来源。这就改变了1949年前大学女教师多出身于社会中上层家庭的状况。 大力发展理工科对女教师在各学科的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学习理工科的人数激增,加上学习理工科的女大学生比例提高较快,导致学习理工科的女大学生人数大增,从而使担任理工科教师的女性人数增加。对理工科教师的需求,也促使女性进入理工科教师领域。大力发展理工科及当时的政策非常强调男女平等,促使理工科教师这一职业领域进一步向女性开放。1949年前主要是男性担任理工科教师的局面有了较大的改变。 这一时期与高校女教师比例的迅速提高形成强烈对比的是,高校正副校长男女比例差距悬殊。虽尚有几位女性担任大学副校长,但无一女性为正校长。中国是一个重权力地位的国家,在大学正副校长中男性有非常高的比例,女性难得有几位,反映了大学教师队伍中仍然是男性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 二、从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高校教师总数减少。1973、1974年高校教师总数分别为13.20万人、13.44万人,低于1966年高校专任教师队伍的总人数。1975年、1976年高校教师队伍总人数才回升。但这一时期,特别是从1973年起,高校女教师的人数及所占教师队伍的比例相对呈上升的趋势。1973年至1976年高校女教师的人数分别为3.00万人、3.16万人、3.80万人、4.13万人,所占高校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为22.7%、23.5%、24.4%、24.7%。其中原因可能是所谓的“走资派”、“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等被批斗的对象中女性比例较低,因而高校女教师队伍受到的冲击要比男教师队伍小。同时,当时女大学毕业生所占比例较高,从而使高校教师队伍的来源中女性比例较高。此外,当时空前的“男女平等”社会环境也减少了女性进入高校教师队伍的观念上的障碍。 这一时期确定与提高教师职称的工作中断。新进入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教师多为助教和尚未定职称的教员。考虑到这一时期高校女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女教师在助教、教员中的比例也应相对较高。确定与提升教师职称的工作中断,对高校女教师的负面影响更大,减少了高校女教师提升职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