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两课”教学效果问题,一直困扰着高等院校“两课”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者。近年来,我校在深入贯彻国家教委关于“两课”改革的文件精神,本着学习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指导思想,在“两课”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深入而有益的探索,教学效果显著提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转变定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定性教学与定量教学的有机结合 “两课”教学,之所以不能很好地深入学生心中,并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上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关键在于我们传统的定性教学模式。所谓定性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能准确地讲授理论所提示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而很少探究其为什么;二是把很多理论贯以社会关系和阶级属性,而不加以分析和研究。它的缺点是:言之有理但无据,言之有声但空洞,言之有色但乏味。久而久之,形成了“两课”僵化的、教条的、空洞的、乏力的宣传和教学模式。长期的灌输而缺乏深入浅出的讲解,终将使理论显得苍白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采用定量的教学方法,运用反映事物变量(参数)的分析方法、理论实证的思维方法、数学检验的证明方法来阐述和论证理论的科学性,以期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社会生产两大部类的比例关系”时,我们将扩大再生产的平衡公式,即:Ⅰ(V+△V+m/x)=Ⅱ(C+△C)用参数的形式表示出来。设工人人数为n,平均工资水平为g,平均劳动生产率为e平均劳动时间为t,产品平均价格水平为p,这样平衡公式就表现为:Ⅰ[(n+△n)g+m/x]=Ⅱ[netp-n(n+△n)g+m/x]从而使扩大再生产的平衡公式具有可理解性的操作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突破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任何理论(包括理想)教育,要想深入人心并取得实效,它都必须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这突出地表现在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我们过去在“两课”教学中,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单一的、僵化的、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它的缺点是从理论到理论、从本本到本本,结果是理论大厦缺乏指导实践而成为空中楼阁,理想教育因脱离实际而成为虚无缥缈。更为严重的是钳制了理论的发展,削弱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降低了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传统理论必须与现实理论相结合,以确保理论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在深入研究理论的同时,加强理论载体即教材的建设,先后出版了集传统与现代科学理论于一身的多种教材,增强了教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为提高教学效果打好基础。二是理论密切地指导和服务于实践,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两课”具有很强的抽象性,那么,如何强化其具体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可感受性和理解性,就必须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具体化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论要与实践有机结合。这一结合包括理论与历史的结合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两个方面。结合历史,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特定时空条件下所产生的理论,从而明确科学理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避免教条式的理解和掌握;结合现实,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运用和探讨中,增强学生运用理论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理论,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带领学生亲自参加社会实践,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几年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再走出去等活动,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学生在调查、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近千份的社会调查论文,有近十篇左右在有关刊物发表。其中有些论文在为发展乡镇企业提供投资指南、财务管理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通过这些活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与工农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实践基础。 三、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主阵地,它在培养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因学时的限制、授课内容与授课形式的矛盾等等,亦不能从全面上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因此,必须开展课外教学活动。课外教学活动的作用:一是它延长了教学时间,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受教育机会;二是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授课形式更好地服从于授课内容;三是使间断的、静态的课堂教学和连续的、动态的课外教学相结合。为此,我们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深入而持久地开展了课外教学活动。具体方法:一是开辟讲座课,并把讲座课系统化、系列化和制度化。讲座课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可以弥补教材因时滞所造成的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充实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增强教学的时代感,以便保持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二是经常组织师生间的讨论会、对话会和谈心会等。讨论会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中疑点问题;对话会、谈心会有利于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沟通师生感情,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发展动态,以便及时发现各种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组织各种课外学习小组,如经济学学习小组、马克思主义原著学习小组、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小组等。这些小组的建立,一方面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更加深入、广泛,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科研论文,以便提高学生的理论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它使学生在思想上尽快成熟,在品德修养上尽快提高,从而更好地发挥“两课”在教书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四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等。 四、摒弃填鸭式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内容和形式是辩证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除了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并认真备课、上课外,还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两课”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导致了“教”与“学”的脱节,使学生产生了学习“两课”的逆反心理。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一是基本理论的讲述式和自学式。根据教学规律,我们认为基本理论应主要采取讲述式向学生传授发挥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同时为了调动学生“学”的能动作用,还必须根据大学生自学能力较强的实际情况,辅之以自学式(即课前布置要讲的内容,开出有关阅读书目,经常检查、督促),从而使教与学节拍相吻,达到教师精讲、学习精读的目的。二是疑点、难点和热点问题的讨论式和讲座式。疑点问题主要是指理论因其受产生的特定时空条件所造成的理论和现实不太相符的问题,等等。对这部分问题必须采取讨论式的学习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在大量阅读相关资料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热点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如市场经济、社会价值观、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等;难点问题主要是指有一定深度、不易于理解和掌握的问题应采取讲座式的授课方法,才有利于把问题讲清、讲透。同时有些内容(如品德课)可采用声像教学的手段,运用生动的、典型的事例加以引导、教育。三是课堂教学效果的跟踪式和反馈式。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一方面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标准,另一方面又是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教学效果的跟踪式是指教师要时刻注意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变化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以便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作风,养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教学效果反馈式是指教师要经常提问、检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程度,发现问题,因材施教,及时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并达到教学相长。四是理论上的总结式、提高式和运用式。理论的总结式能使学生对每章及整体理论有全面的掌握和深刻的理解,它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论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以便达到融汇贯通;理论的提高式是指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的未知领域发现问题,寻找结合点,以便有所发现和创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上的运用式就是指理论应用于实践,指导实践,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