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一、高校本科课程体系面临的新问题 我国高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其制约下的课程体系面临四个新问题:其一,21世纪人才素质的要求。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未来的人都应掌握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为了掌握这三本“教育护照”,高校本科课程体系要实行三种教育价值观的统一。其二,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一方面,基础科学研究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理论前景,高校必须稳定基础学科,加速培养我国自己的基础理论科学人才;另一方面,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学科的发展在更加细密化的同时,学科之间交叉、融合逐渐成为主流,迫切需要发展新型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加强学科前沿领域知识的教学,并把教学、生产、科研的结合推上新台阶。其三,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从80年代后期开始,各级科研机构工作人员和高校教学科研人员逐步被研究生替代,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重点发展应用学科。其四,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并轨以后,更要靠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求生存、求发展,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主要指标在毕业生工作方面可以量化为毕业生的合格率、就业率、就业后的适应率和创业的成功率。这“四率”对于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和加快发展速度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开发和利用人才资源,促进经济建设,保持社会稳定是更为重要的。 我国高校本科课程体系的现状在上述新问题面前暴露出六大弊病:一是单纯的学科课程挤掉了其他课程。学科课程具有学术性和系统性,但是分科太细,忽视各学科间的联系,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把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隐蔽课程排挤在课程门外,阻滞了学校教育功能的释放。二是过多的专业课程削弱了基础课程。整个课程是围绕专业来安排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并且专业口径窄小,高度僵化,不利于毕业生面向社会需求,多渠道就业。三是大量的必修课程限制了选修课程。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高校本科规定修满的总学分是比较高的,其中必修课占的比例是比较大的。美国高校本科规定的总学分在120~140学分之间,如加州伯克利大学工学院总学分为120,其中必修课学分76,占63.5%;选修课学分44,占36.5%。而我国高校本科总学分一般在160以上,其中必修课学分占85%左右,使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不能对社会需求的变化作出灵敏的反映,学生选课受到很大限制,压抑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四是超额的巨型课程使课程之间的课时比例失调。不少课程的授课时间在100课时以上,给课程组合和自我调整增加了难度,也加剧了总课时的膨胀。五是某些课程内容老化,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新成果很少进入基础课程。六是课程教学环节的要求上,唯理论和经验论两种偏向并存。由此可见,本科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校本科“211课程体系”的内涵 课程研究走向深入要有理论创新,一是基本概念的创新,包括原有概念含义的深化和新概念的提出;二是基础理论的创新,揭示局部的或整个的课程规律。前者是后者的先导,因为概念是理论思维的起点,任何学术理论都是科学的概念体系。“211课程体系”是笔者针对我国高校本科调整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的需要提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用数字概括多维度、多层次的内涵。 “211课程体系”涵义之一:在课程安排上,四年分三段,两年基础课加一年专业课,再加一年选修课(包括跨专业的选修课)。基础课设置面要广,兼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认为,自然科学最终只能提供知识不能提供智慧,智慧是知识与判断、创新的综合,为了获得智慧,理工院校必须有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助,活跃思想、启迪心智,培养创造力。1979年5月,美国的《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规定学生选修文科课程的学时,一般应占总学时的20%。二战后许多西欧国家在标榜人格发展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的同时,提出以“自然科学人文化”作为疗治青少年精神危机和心理创伤的一剂药方[①]。我国这类问题虽不普遍,但有必要拓宽基础课的范围,可将全部基础课分成若干课程组:哲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等,规定每一课程组应学的课程门数和必修学分数。专业课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精选课程,削枝强干,在一年内教学完,腾出时间加强基础,拓宽专业。纵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学术大师象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歌德、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恩格斯等,无一不在几个专业中创造了奇迹,突破了“纯专家”的局限。在我国当代实行学位制后,高等教育各阶段专业化高度逐步后移的形势下,本科课程体系可以不求专深求宽广。选修课要做到“三多一化”:多专业、多方向、多学科,系列化。可以分为两个系列,即本专业的选修课和跨专业的选修课,前者与本专业对口的职业中的工种相对应,后者与学生本人的兴趣、特长相适应,两者均可增减和更新。课程就是课业的进程,我国高校现在的课业进程安排方式有两种:并列式,是四年时间内不间断地教学三类课程;串联式,是前三年教学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第四年教学专业选修课。“211课程体系”采用分段式,三个阶段各有重点,随重点的转移而实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这样就使三类课程的总课时或总学分形成了两个1∶1,即基础课与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1∶1;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