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3日,开罗解放广场“骆驼战役”后的第三天,欧盟五大国领导人即发表联合声明称:“埃及政权过渡‘必须立即开启’”,意指“穆巴拉克必须立即辞职”,此为欧洲介入埃及革命和中东变局之始。此后,欧洲一直充当埃及政治转型的“导师”,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而欧埃之间存在的价值观鸿沟似乎也出现了消解的可能。但2013年7月3日事件后,埃欧关系①全面趋冷,对人权和民主等的考量成为主导欧盟对埃及政策的主要因素,并凌驾于其他因素之上。2015年年中之后,埃欧关系又全面回暖,令欧洲舆论深感意外。同年11月的巴黎暴恐事件后,埃欧关系回归常态成为定局。2016年,埃及更是重新成为欧洲邻国政策地中海区域最大的受援国,即便如朱利安·雷杰尼(Giulio Regeni)事件②的发生也未阻碍埃欧关系复苏的趋势。 如何理解这六年多来埃欧关系的一波三折?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又有哪些?是否可以通过追溯埃欧关系两百年的历史建构,来理解埃欧关系的当下演变和未来趋势?本文基于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延伸出的“非对称相互依赖”和“强相互依赖”概念,对埃欧关系的历史建构和当下演变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欧盟地中海政策领导权的变迁对埃欧关系的影响。 一、基于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非对称相互依赖:埃欧关系的起点 2016年4月,赖曼·阿雅迪(Rym Ayadi)和埃马努埃莱·塞萨(Emanuele Sessa)在应欧盟议会请求所撰写的“革命前后欧盟对突尼斯政策”研究报告中,将欧洲与北非的关系概括为“简单的物物交换”,即“以援助换贸易”、“以默许换安全”和“以自由换利益”。③但事实上,欧洲与北非五国关系并非那么“简单”,而是一种涵盖经济、社会和政治互动的多维度、深层次的相互联系,甚至相互依赖。④当然,北非五国与欧洲的相互依赖程度不一,其相互依赖结构也存在差别。 根据基欧汉和奈的复合相互依赖理论,国家间关系的理想状态是复合相互依赖,它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社会间多渠道联系;第二,国际关系的议程包括许多没有明确或固定等级之分的问题或议程;第三,复合相互依赖普遍存在时,一国政府不在本地区内或在某些问题上对他国政府动用武力。⑤“议程无等级之分”意指“所有问题都附属于军事安全的时代不复存在”⑥,它与“不动用武力”原则异曲同工。关于复合相互依赖在国家间关系中的体现,作者举了美加关系、美澳关系这两个例子。 在论证复合相互依赖这种理想状态之前,基欧汉和奈也提道:“在相互依赖关系中,各方的相互依赖程度不一,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存在着非对称性”。⑦他们同时还强调:“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最有可能向行为体的相互交往提供影响之源。”⑧确实,纵观历史,某些给一方带来极大脆弱性但又不得不建立的相互联系,往往使彼此联系的加深成为可能。在埃欧关系中,苏伊士运河就是这种“会付出代价但又不得不建立的相互联系”。可以说,自1854年法国人费迪南德·雷塞普(Ferdinand de Lesseps)说服埃及帕夏⑨穆罕默德·赛义德(Muhammad Said Pasha,1854-1863年在位)开凿苏伊士运河以来,运河问题就一直是影响埃欧关系最重要的因素。中东变局以来,欧美和阿拉伯学者分析欧洲能源安全的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文章,均给予苏伊士航运安全以特别关注。⑩ 基欧汉和奈对非对称性可成为相互交往之源的洞见十分具有前瞻性,但遗憾的是他们对非对称性如何建构国家间相互依赖、如何影响国家间关系的走向和各自的政策选择,以及非对称的相互依赖如何发展演变为(或者是否必定演变为)复合相互依赖状态,缺乏进一步的理论探索。对苏伊士运河与埃欧关系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之建构的分析,有助于丰富上述理论。 苏伊士运河是埃欧关系的纽带,它的开通标志着欧洲与埃及非对称相互依赖关系的建立,而其中埃及处于初始优势的一方。(11)从苏伊士运河的历史经验中可知,非对称相互依赖的建立,受到硬性的、先天的因素影响更深。这些因素包括地理、地缘政治、全球能源分布的不平衡等。苏伊士运河的地理位置具有天然优势,它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欧洲通往印度和亚太的海运距离,其作用有目共睹。因此,早在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时,就对苏伊士抱有极大的野心。拿破仑曾亲自率领一批工程师和军官详细勘察苏伊士地峡,以考察开辟苏伊士运河的可行性,只是当时主要的测量员勒佩尔(Jean-Baptiste Le Pere)得出“红海水位比地中海水位约高9.9米”难以开凿运河的错误结论,才迫使他放弃了苏伊士计划。(12)19世纪中叶,英、法围绕修建苏伊士运河还是修建开罗-苏伊士铁路的斗争(13),是两国在埃及争夺影响力的继续,而苏伊士运河计划的启动则表明法国暂时拥有了优势。 基欧汉和奈认为,操纵相互依赖的非对称可成为一种权力来源,尽管这种权力是有局限性的。(14)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提到的“不动用武力原则”是指两国关系处于复合相互依赖状态时。而在非对称相互依赖状态下,这一原则并不通用,战争发生与否受历史语境(15)的影响更多。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殖民强权语境中,相互依赖的非对称性权力于弱国而言往往是一种“致命的毒药”。这是因为在殖民强权语境下,当强国在相互依赖关系中处于劣势时,面对政治对抗或经济纷争,往往倾向于使用武力来改变现状,并进而通过军事和政治控制来制衡这种非对称性权力。苏伊士运河对埃欧关系的影响,恰恰反映了这种情况。埃及人常言:“并非埃及拥有了苏伊士,而是苏伊士拥有了埃及。”1882年英国入侵埃及、1956年英法以三国入侵苏伊士,都是殖民强权的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