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现在已经成了备受世界各国深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探讨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无疑是我们探究中国高等教育未来走向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此,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于1996年9月26日至29日在重庆大学举行了'96学术年会。来自全国各地高教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院所的近百名领导干部及理论工作者参加了会议,提交论文70余篇。会议围绕“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这一主题,就“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转型时期的大学管理改革”、“高校教学及其管理改革”、“高等教育评估”、“高校德育管理改革”、“提高高校管理队伍素质”等专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现将其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环节和关键因素,是理顺关系、建立科学机制、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解放教育生产力的根本措施。代表们一致认为,面向21世纪,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能否取得重大进展,其根本前提就在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能否有较大作为,这将决定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否形成一个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全新的运行秩序。 有代表通过对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历史沿革的全面分析,认为在我国各个不同的历史转折时期,行政体制一直是我们思考高等教育发展时关注的首要问题。它的每一次变革都有特定的时代背景,并对高等教育事业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得出这么几点启示:(1)集权与分权是贯穿于历次变革中的主要矛盾,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应该是变革成功的关键所在;(2)在行政体制的变革中应该把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摆在突出位置;(3)必须充分重视职能转换对于体制变革的重要意义。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经过10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改革思路。这就是:要在转换政府职能的基础上逐步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自主办学为特征的高等教育行政体制。但从实践进程看,这一行政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尚需重点解决好以下具体问题:(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抓紧落实高等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地位;(2)尽快解决好行业性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关系的变更或调整问题;(3)尽早考虑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之间的统筹协调问题。 有代表提出,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条块分割的高教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基本趋势不合拍;也与政府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和企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后的形势不相适应;而且还造成现有高教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导致严重浪费。因此,必须加快这项改革。近几年来,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可以将其概括为4种模式:“联合、合作、合并、共建”;6种具体做法:中央部委与地方政府共建共管,学校、企业或重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形成产、学、研办学体制,学校之间实行程度不同的合作办学,相互合并,重组学校,隶属关系不变,内涵发展,突破行业办学局限,扩大服务面向,加强与地方、社会的联系与合作,与国外合作办学。这些改革举措充分挖掘了办学潜力,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有力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密切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大了高校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力度,大大促进了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但是,在这些重大改革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新问题。例如:中央部委属学校实行部省、部市共建,以及不同隶属关系的高校合并后,经费拨款体制如何配套改革还需要完善;条块结合后,原来部委千方百计挤钱用于办学的劲头会不会受到削弱,加上一些地方是“吃饭财政”,可以拨给“共建”高校的经费很有限,会不会反而影响经费总量;“合作办学”的学校,在共享资源、互通有无中,怎么调整原有各自的规划(如招生、专业设置、学科规划等),怎么合理补偿,体现互利;中央和地方政府及其有关的综合职能部门怎么做好宏观调控,以指导各校微观改革,使教育资源真正优化配置,减少盲目性;共建高校的归属问题,有的还需理顺关系;怎么创造条件使高校真正成为独立办学的法人实体,还需要从内、外部特别是外部创造很多条件。 展望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仍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代表提出,要围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政府、社会、高校三方面关系的调整以及三者内部组织管理的变化,抓好中国高教制度的创新。它包括:(1)由于高教社会化、个体化趋势的增强,高校功能和结构形式要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要对社会更加开放,在管理制度上更加灵活,以适应个人需求的多样性;(2)要注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创业打基础;(3)由于多种经济体制的并存和发展,社会办学将会有很大发展,学校办学主体会更加多元化;(4)内容、形式多样化的社会教育将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要适应各种岗位对劳动者素质要求提高的趋势并解决好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就业难度大的社会问题,应强化高中后教育培训,努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制定各种政策措施引导高校毕业生流向农村就业等。这些都将成为下个世纪我国高教管理工作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有代表提出,从我国高教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的走向看,可以断言职能转换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面向21世纪的主要课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高等教育的运行机制必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高校在直接面向社会和面对市场的情况下,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自主权,以对内外环境的种种变化及时地作出反应;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和更多样化的服务,以使自己在日益多变的环境中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保持必备的办学条件。显然,这两方面的需求都是对政府单一的直接行政管理职能的严重挑战。因此,职能转换应当是高等教育宏观管理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体制变革的必然发展。目前,职能转换应着力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其一,逐渐淡化政府对高等学校办学过程中内部事务的直接干预,进一步调整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由过程管理转化为目标管理;其二,加快更新和完善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当前应突出强调广泛运用立法、拨款、科学指导和信息服务等手段、方法去管理高等教育;其三,重视建立和健全高等教育行政的辅助机构或组织,这主要是指有关的咨询、审议和评估机构,这既是高等教育行政职能转换到一定程度时的必然结果,也是高等教育行政进一步转换职能的必要条件;其四,高等教育行政职能的进一步转换,必将对高等教育行政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大力培养一支高水平的高等教育行政公务员队伍应当成为当务之急。 二、关于转型时期的大学管理改革 要使我国的高等教育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就需要对转型时期的大学管理进行专门研究。有代表提出,研究转型时期的管理比较常用的方法是策略管理的研究方法,它适合于在环境变化很大的情况下采用。策略管理的方法一般要回答4个问题:(1)发生了什么事?(2)我们现在处于什么位置?(3)未来是什么?(4)如何从现在走向未来?简单地说就是包括分析、判断、对策、操作4个环节性要素。策略管理的基本方法是对环境、组织本身以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