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着日趋激烈的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能否在这场较量中取得胜利,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和民族素质的提高。教育则是人才培养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主要手段,未来的竞争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民盟作为以文教界知识分子为主的参政党,一贯关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多次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1996年岁末,民盟中央又召开教育座谈会,就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为高等教育适应时代的需要积极献计献策。 高等教育必须在发展中前进 会议认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不仅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要。因此,高等教育应着重研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如何适应21世纪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潮流以及国内科技进步的需要;如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如何根据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调整教育发展战略等等。与会的上海、安徽、江苏、北京等地同志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发展总量不足,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他们认为,科教兴国,首先要教育先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进入21世纪,中国将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的进展将大大加快,相应地对各种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无论在数量、质量、结构方面,也都将发生较大变化。而目前高教的现状既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各种高级人才的旺盛需求,也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国家要为高教发展创造条件,扩大供给,满足需求而决不能人为地抑制需求。会议认为,只有高教进一步发展,才能拓宽办学路子,缓解我国受教育人口日益增多与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使千军万马由过“独木桥”的尴尬现象变成过“立交桥”,应试教育也才能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为此,要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会议指出,发展高质量、高效益的高等教育是迎接新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要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采用“调整、联合、共建、合并”的办法,调整高校的布局和专业结构。在今后发展的道路上要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式单纯追求数量增长的做法,注意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四川、江苏、江西、山东等地的同志指出,联合办学、合作共建,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是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但是在实行联合共建或合并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个别地方把联合搞成捏合,或“联而不合”,不但没有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益,反而增加了矛盾,阻碍了发展。这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因此,在强调联合、调整时,应充分认识新产生和可能产生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把调动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利用率的重大课题予以重视。 深化教学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和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目标,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会同志认为,高等教育要改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目前我们的教育从普教到高教都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以分数取人,不看综合素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要为扭转这种局面付出大量的艰苦努力。同志们说,人的素质中要紧的一条是懂得怎样做人。现在的倾向是,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忽略了道德情操、精神追求方面的教育,造成一些年轻人不懂得怎样做人,不懂得应该和别人怎样相处,缺乏起码的礼貌和体恤他人的心理素质,这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大问题。 未来社会是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社会和个人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仅要具有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坚实的专业功底,一定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必须搞好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核心问题予以高度重视。不久前召开的民盟部分省市第九次高教研讨会提出的《关于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若干建议》,已经对此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所提出的10条建议是中肯可行的。 同志们说实现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家都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除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外,还应注意克服高等教育不同程度存在的脱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的现象。要注意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迅速接受世界最新科技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严格按教育规律办事,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力保证。 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教育上的差距 与会同志在讨论合理调整高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时,十分关注缩小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内地与边疆地区教育上的差距问题。陕西、甘肃、新疆、贵州、广西的同志们认为,这是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建议盟中央尽早组织对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高教的现状与发展问题,作专门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现在国家已提出要努力缩小东西部差距,加快中西部经济发展。但在经济发展势头西进之前,应先有教育的西移、西进,优先安排教育,尽快改变中西部与东部高等教育差距拉大的趋势。首先,教育落后和经济落后是互为因果的,不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就不可能提高这些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因此教育必须先行。其次,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投入产出的效应慢,周期长。教育差距拉大,比经济差距拉大追起来更难,花时间更长,付出的代价更大。第三,由于中西部的地理、历史、民族的背景,这一地区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的稳定、民族关系、甚至国家的统一有密切的关系。而目前这一地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没有落实:经费投入缺口;教师队伍严重流失,青黄不接;新生入学基础差,生活困难比例高;学校数量少,任务重,实力弱,缺乏竞争力。因此中西部决不能等经济发展了再发展教育,而应强化政府行为,进行宏观调控,实行政策倾斜。同时要提高高教的资源效益,减少浪费;加强高校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东西部高校要联手合作,对口支援。要稳定教师队伍,对教师实行补偿原则,改善工作条件。在中西部各省区选择少数历史悠久,综合实力强,基础好的高校,集中力量,重点加大投入。对高校招生以本地区为主的原则应慎重研究,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