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高等教育采取统包统配的政策,对普通高校学生不仅免收学费,而且发给人民助学金,毕业后由政府统一分配工作。这种体制在当时全国人民经济收入很低的情况下,为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阶级差别,鼓励工农子弟上大学,曾起过积极作用,但也在国人头脑中沉淀出这样一个思维定式:上大学,免费!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剩余资金的增长,1985年的国家招生计划中首次列入了“社会调节”名额,即规定各高校可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培养费由用人单位缴纳,即委培生;与此伴生的还有“自费生”,即个人缴纳培养费。发展到后来,委培生的培养费也由个人承担,被称之为“真自费,假委培”,自费读书的观念逐渐被社会接受。由于自费(委培)生可以降分录取,望子成龙的家长千方百计凑足培养费,“花钱买学上”。因此,高校中公费生、委培生、自费生三种类型并存。1989年,国家教委在推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方案》时指出:对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公费生”也应当收取学杂费。1994年,国家教委在《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教育属非义务教育,要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制度,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接着又对委属高校规定:“1994年委属高校招生时不再区分‘公费生’和‘自费(委培)生’,不再对两种招生计划形式以不同的录取标准招生,招收新生一律缴费上学,使现行的‘公费生’,‘自费(委培)生’并轨运行,机制一步到位。”也就是说,从1994年招收新生起,将实行收费上学制度。 然而,随着交费上学制度的实施,出现了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学生的一系列情况。公费上学时,一些贫困家庭还可勉强支撑,交费上学后,有些家庭拿出了所有的积蓄交够了学费(委培费)后,再也无力支持孩子的平时花销,甚至相当一部分家庭的学杂费、委培费也是东拼西凑借来的。因此,几乎所有的高校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特困生”,在缴费生中尤为严重。那么,目前高校大学生经济状况如何?为此,笔者对我校6496名学生进行了普查。 二、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及分析 1.调查结果 ①本次调查采用普查式,在校生6496人,全部进行调查。 ②92级学生每年交学杂费300元,住宿费100元,93、94级学生每年交学杂费500元,住宿费150元,委培生、自费生每年交学杂费、住宿费650元,培养费2500元。我校没有实行“并轨制”, 因此暂称每年缴费在650元以下的为公费生;对委培生、自费生则称之为缴费生。 据调查:公费生5385人,占82.9%,缴费生1111人,占17.1%。 ③家庭状况:父母都在农村的2636人,占40.58%;父母一方在农村的973人,占14.98%。家庭年纯收入在500元以下的605人,占9.3%;500至2000元的2189人,占33.7%;2000至5000元的1714人,占26.38%;高于5000元的1988人,占30.62%。父母健康状况:父母双亡的31人,占0.47%;无父亲的215人,占3.31%;无母亲的141人,占2.17%。 ④学生消费情况:家庭每月提供的费用在50元以下的916人,占14.11%,50至100元的2075人,占31.94%,100至200元的2769人, 占42.6%,200至500元的715人,占11%,500元以上的21人,占0.32%。 从经济来源看:完全靠父母及奖学金、补贴的有5580人,占85.9%;完全靠亲戚朋友及奖学金、补贴的601人,占9.25%, 完全靠奖学金、补贴、特困资助的165人,占2.54%,拿不到奖学金,除补贴、 特困资助外,基本无来源的123人,占1.9%。 从学生伙食消费看:男生月伙食费低于90元的165人,占2.54%;90至100元的896人,占13.8%;100至120元的2995人,占46.12%;120元以上的618人,占9.52%。女生月伙食费低于70元的104人,占1.6%;70至87元的705人,占10.86%;87至100元的857人,占13.2%; 100元以上的156人,占2.4%。 2.典型实例 ①94级一名女同学,公费生 1995年12月6日食谱:早餐:稀饭一碗,0.1元;馒头一个,0.2元;咸菜一份0.2元;共0.5元。午餐:面条一碗,0.5元;馒头一个,0.2元;共0.7元。晚餐:稀饭一碗,0.1元;馒头一个,0.2元;共0.3元。 一天伙食费共1.5元,其中基本没有吃菜,以主食为主。一个月伙食费65元左右,基本吃不上肉菜。 ②94级一名男同学,委培生,其父母均年过60,无劳动能力,哥、嫂痴呆,无任何经济来源,靠补贴、特困资助及借款生活。 12月6日食谱:早餐:稀饭一碗,0.1元;馒头两个,0.4元;共0.5元。午餐:馒头三个,0.6元;素菜一份0.5元;共1.1元。晚餐:馒头三个,0.6元;无菜;共0.6元。一个月伙食费65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