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大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大学生在一定条件下,接触到某一弄虚作假事物后,由于这种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接受的阈限,使个体产生的一种怀疑、反感和厌恶的体验。“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一种低层次的社会意识。这种心理的存在,不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抗药性”,而且造成某些大学生与政治思想工作者的对立情绪,影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分析产生这种“逆反心理”的原因,研究解决的办法,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一个现实问题。 应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如何,取决于多种因素。而人们的态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时常会发生事与愿违的情况,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会使某些人的态度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或仍持原来的态度,即所谓“逆反心理”。我们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有着较为复杂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某些内容失实和方法不当。首先,从教育内容和方法来讲,内容缺乏科学的辩证态度。思想政治教育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形成的陈旧观念,不是强调一方面,就是否定另一方面;对好的极力渲染,无限拔高,或者常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现实,不能把真实的生活如实地告诉大学生们。据某高校调查结果表明,63%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正面教育与社会现实反差太大。可见,那种言过其实,脱离实际,回避现实的说教,只能使人发腻生厌,难以产生共鸣,从而容易引起大学生心理上的抵抗。其次,教育方法因循守旧。单调呆板、程序化的教育形式窒息了一些生动、有趣、新鲜的教育内容。某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做法,使思想教育好似例行公事,失去了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不能与被教育者达到心理相容。某些思想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存在不平等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总是把受教育者当作客体,而教育者则以科学理论的化身出现,始终是教育的主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界限分明,教育别人成了教育者的特权。他们单纯为教育而教育,常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大学生不准这样,不准那样,说教多于启发,指责多于疏导,给人以势压人之感。而这种颐指气使的说教必然要产生对立情绪,只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适得其反。由于大学生正处在主体意识的成长期,对此不平等的关系,有着本能的抵抗心理。因此,当某些受教育者一接触到政治教育这一客观实际时,便会产生一种“反感情绪”。 三、某些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德才素质差,难以与受教育者产生“自己人效应”,导致政治教育失去应有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自己人效应”是指交往双方感到彼此之间在思想认识、志趣、爱好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时所产生的一种认同趋向和心理上的亲近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想和受教育者产生“自己人效应”,就必须提高自身的德才素质。而要提高自身的德才素质,除了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外,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美学和自然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从目前的政工队伍来看,一方面,有相当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未经过系统的政工专业培训,缺乏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且知识面狭窄,使某些教育者在进行教育时,不能充分说理,缺乏艺术性和平等意识,甚至不知不觉地曲解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另一方面,少数政工干部不能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对自己却是自由主义。处理问题一刀切,简单粗暴生硬,缺乏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的情感。其教育结果是入耳未入心,感情上不容易接受,甚至出现对立情绪。 四、极少数领导干部的腐败行为和民风不纯等社会现象是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又一客观因素。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某些党的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习气和腐败行为,严重地玷污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利益是社会导向的一个基本动因,它所奉行的是价值规律、等价交换的原则,而这种价值观一旦成为社会的价值取向后,就会使一些人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错误的价值观、人生观,从而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要求的“个人对社会奉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强烈的反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宣传教育不当或不得力,就容易引起大学“逆反心理”。 从大学生主观原因方面看,“逆反心理”之所以在大学生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是由于他们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决定的。在青春期,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心理特点。所谓自我意识,指的是有关对自身的意识。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中的自我独立性、自我反抗性和自我批判性等是导致他们“逆反心理”的重要诱因。此外,青年人强烈的好奇心和情感体验的不稳定性等,也不容忽视,它们同样是导致青年人“逆反心理”的重要诱因。 一、自我独立性。自我独立性是指大学生希望独立自主,从父母的依附下解脱出来,他们的自尊心、好胜心及至虚荣心已增强起来,不喜欢思想政治工作者居高临下或者用保姆式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有时,甚至错误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者帮助和教育看作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轻则在口头上反驳,重则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好胜心使他们喜欢标新立异,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企图一鸣惊人,而不管这些观点正确与否。虚荣心使得有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不考虑言论和行动的后果,甚至违背自己的意愿,说出一些违心的话或干出一些违心的事情来。 二、自我反抗性。处我反抗性是指大学生口头和行动上喜欢与成人相左、违抗或对着干。表现在对权威强制的反抗,对束缚和干涉的反抗,对不理解的反抗,对不同意见的反抗,对教育的反抗,等等。青年人的自我反抗性是青年心理的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诱因。由于大学生的自我反抗性,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讲的大道理,不容易听进去。思想政治工作者越是急于求成,急于说服他们,越是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抗,越是不容易说服他们。对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根据大学生自我意识反抗性的特点,在讲道理的同时,要多摆事实,让大学生从事实中得出正确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