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在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建议》强调,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提倡各种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改革教育资源。 近几年来,上海在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加快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步伐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城市功能和城市布局大调整的过程中,不少原在市中心的企业利用级差地租,通过土地置换,盘活了国有资产存量,取得了企业改革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伴随着对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需要;同时,经济领域盘活国有资产存量成功经验,也为教育系统盘活教育资源存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目前我国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与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相比,还显得十分不足,教育经费的短缺已成为困扰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体制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又导致现有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不尽合理,利用率低和办学效益不高等现象,教育资源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浪费。因此,十四届五中全会关于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提倡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这一精神,对于当前如何进一步提高对盘活教育资源存量的认识,加快盘活教育资源存量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所谓盘活教育资源存量,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人、财、物等教育资源的潜在优势,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使原来属于存量部分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达到办学效益最大化。 高等院校盘活教育资源存量,当前在理论和实践上比较为人注意的主要有三种模式:(一)土地置换式。利用级差地租,将原在城市中心的学校,搬扯到郊区,通过土地置换,将学校教育资源中的土地形式转换成资金形式,从而获得办学资金的增量,盘活了教育资源中的存量。(二)高校合并式。根据规模效应原理,将若干所规模较小的院校,或者将若干所规模较小的院校和一所较有规模的院校并合重新组成一所大学,实行一体化领导体制,以优化某一地区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合理使用有限的高等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三)联合办学式。在保持领导体制和投资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两所或两所以上高等院校进行联合办学。联合办学又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1 )非区域性联合办学。主要在两所高校之间进行,联合主要在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一般可不受地理位置远近的影响。这种联合办学,充分发挥两校专业学科的长处,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素质。(2)区域性联合办学。 主要是相对集中于某一区域内的若干所院校之间,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全方位的联合办学;其中一所学校由于其规模、资源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原因,在联合办学的高校集团或联合体中发挥核心或龙头作用。 二 在经济发展,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调整现有高校的资源配置和结构,加快高校之间的实质性联合是上海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难得机遇。在发展中实行调整,是盘活上海高校教育资源存量的重要思路。加快盘活高校教育资源存量的几种模式中,从可推广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等几个角度来看,区域性联合办学模式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潜力,值得各有关方面在认识上加以进一步重视,在理论上加以进一步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进一步推进,促使区域性联合办学向实质内涵性联合办学深化。 当前在保持高校领导体制和投资主渠道两个不变的前提下,高校之间可以而且也应该尽可能地实行联合办学,优化现有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由于高校的教育资源无论是中央部委所属还是上海地方所属,总的来说都属于国有高等教育资源,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也都是为全国和上海的现代化建设服务,因此高校之间存在着教育资源的共融性和可流性,存在着联合办学的合理性。在实际运行中,高校联合办学能够共同遵循的有四条基本原则。 1.资源共享原则。高校教育资源主体的国有性和高校办学根本方向的一致性,使得高等教育行业之中可以而且也应该实行行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共享和在完成行业性产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进行最大可能的合作。提高高等教育的行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也有利于本行业在参与全社会有限资源总配置过程中,更好地与别的行业进行协调和竞争,从而优化高校在全社会资源配中的内外条件。联合办学的教育资源共享,包括图书资料、师资力量、科研设备、后勤设施、信息等方面。 2.优势互补原则。历史上的发展已经使现有高校具有各自的特色和特长,在高等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性质等方面,形成各自的优势。只要不是同一性质的高校,一般来说,不同高校之间就存在教育资源和功能上的互补性。同时,由于不少高校属于单科发展,因此在要求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新的素质的客观情况下,高校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在教育资源和功能上的短缺性,只有联合办学,才能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科建设,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等领域,高校之间存在着优势互补,双方得益,共同发展的广泛可能性和充分必要性。 3.效益优先原则。效益优先原则是任何资源投入和利用行为的基本原则,高等教育同样要求效益优先。在高校内部追求实现效益最大的同时,一部分富余的教育资源在实行联合办学的机制下,就可以为联合体内的别的高校提供服务、发挥作用,从而使一校的教育资源可以在多校的联合体内实现效益最大化。